行到近前,两名捕快从马背上抬下一具沾满了泥土的男尸。
清理掉脸上泥污,朱百五认出,死者正是蔡琦。
衣袍的前襟上一大片黑红的血渍,致命伤也是刀伤。
尸体是在二十里外河边的田埂中找到的,从血迹看,蔡琦中刀后并没有立即死去,而是漂到那处后还自己爬上了岸,最终失血过多而亡。
朱百五在尸体怀中摸了摸,只找到一团黏糊糊的纸浆,上面隐约还能看到一些墨迹。
他猜测,这可能就是嫣然给他的信,可惜己经没法悉知上面的内容了。
又找了半天,除了在蔡琦指缝中找到了一根细长的绿色布条,再没有任何发现。
虽然不知道这布条来自何处,但朱百五隐隐感觉,这是蔡琦留下的唯一线索,便将其收到仓库中。
仔细叮嘱县令一番,两人离开六合县。
“既然推出了案情,为何还心事重重?因为愧疚?”
路上,看到朱百五一副死气沉沉的样子,徐妙云很是不解的问道。
“不是,案子可能比我想象的要复杂,有几个疑点想不通,或许......还需要更多的线索。”
“还有疑点?”
“嗯,比如嫣然是怎么知道自己要被带到何处的?消息又是怎么传递出去的?如果杀人的就是把他们带走的人,那另外两个花魁去哪儿了?”
“这......可蔡琦和嫣然都死了,还哪里有线索?”
“也许......还得从教坊司查起。”
“你想......自己去?”徐妙云眼中闪过一抹古怪的神色。
“嗯,或许我的身份能让他们说出实情。”
徐妙云点了点头,没有再吭声。
午后,天气异常的闷热。
徐妙云在屋里待的实在有些受不了,正打算去朱百五屋里蹭空调,却见对方正扛着一块木板从屋里走出,上面镶满了喇叭一样的东西,小口一端还粘着纱布。
看起来有些古怪。
“这......这又是何物?新发明?”徐妙云好奇的问道。
“嗯,降温窗,正准备给你们换上试试。”
一听能降温,徐妙云顿时有些迫不及待,“太好了!怎么试,我帮你。”
“搭把手就行。”
一刻钟后,一面全新的窗户便严丝合缝的被镶嵌到了窗框内。
内窗一打开,立即有凉风扑面。
瞬间的温差令朱百五都精神一振。
这效果,有点出乎意料啊,这温度下降的可不止六七度,估摸怎么也有十度。
不过今天有微风,和空气的流速也有很大关系。
这股凉风一入屋,三女不约而同的惊呼出声。
湿黏黏的汗液被凉风一吹,全身毛孔都感到了舒爽。
“哇!太舒服了,这窗户好神奇,公子你也太厉害了!”
自打入府,绿娥这丫头还是第一次对朱百五用公子这个称呼,叫的朱百五都有点不适应了。
“绿丫头!不觉得我是坏人了?”朱百五故意调笑道。
“又不是我说的,是燕......”说了一半,忽然意识到失言了,赶忙嘻嘻一笑,“公子这么照顾我家小姐,怎么可能是坏人呢?”
“就是!百五哥哥能治病,还会变魔法,是世界上最好的人!”琥珀张开胳膊认真的比划道。
“行了小丫头,舒服了就乖乖在屋里待着吧。”朱百五笑着摸了摸琥珀的头。
“怪了,窗户做成这样就能降温?是何道理?”徐妙云皱着眉头,百思不得其解。
朱百五笑了笑,“教你做个实验就明白了,学我这样。”
说着度,将一只手掌掌心对准嘴巴,“先张大嘴哈口气……再这样闭起嘴吹口气……手心有什么感觉?”
“哈出的气是热的,吹出的气是……凉的。”徐妙云立即答道。
“嗯,就是这个道理,嘴里的气温度是不会变的,变化的是出口的大小,当出口变小,热气就会被压缩,热气一旦被压缩温度自然就会下降,其实没什么神奇的地方,只是一种自然现象。”
“小姐,我也感受到了,我们也经常这样玩儿,可......怎么就想不到呢?”尝试过的绿娥挠着头,一脸惊奇。
谁说不是呢?这也许就是人们说的百姓日用而不知!
徐妙云心中暗暗感慨。
“东厢房还没装吧?我帮你。”
进屋前她刻意看了一眼,见第一个降温窗装给了自己,心中还是很开心的。
秋葵没在,装好后,朱百五正打算回屋,却见徐妙云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还有事儿?”
“嗯~!我想......和你......学习。”
徐妙云声音很低,她自己都没想到,有朝一日会和一个曾经很瞧不起的纨绔说这样的话。
这是他想到最好的办法,既不用去偷书,还可以将本事光明正大的学到手,不过前提是朱百五同意教才行。
“和我学习?学什么?”这让朱百五也有些出乎意料。
“你会的这些,可以......都教教我吗?不白教,我......可以付钱,也可以教你功夫。”
虽然我很缺钱,但也不能逮着一只羊不停的薅,倒是这丫头的功夫很!
“可以啊,钱就不用了,指点指点我的功夫就成,屋里说,把你最想学的列出来,我做个计划。”
朱百五推门走入,徐妙云赶忙一脸惊喜的跟了进去。
没想到朱百五竟然会这么痛快,她准备了一大堆说服的话和条件还没说呢。
以她对朱百五的判断,有这种机会肯定会狮子大开口的,就像对戴思恭那样。
可事实是,对方基本上连考虑都没怎么考虑就应下了,还要立即去做,这让她心底又多了一份莫名的感动。
“你想学原理?还是某样东西的具体制作方法?”
邀请徐妙云落座,朱百五开门见山的问道。
“原理,我想知道你那些发明是根据什么来的。”徐妙云毫不犹豫的应道。
她对自己的才智很自信,只要能将道理学到手,那举一反三就是轻而易举的事。
“这些发明中涉及很多领域的知识,只能遇到什么教你什么,如果从头系统的学,可能至少需要三年甚至更长。”
重要的不是知识传授,而是思维的培养,三年己经够短了,毕竟上一世是自己是经历过九年义务教育的。
“啊?这么久?那......那你也用了这么长时间?”
徐妙云当然不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