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君谋:听雪醉山河

第32章 雷霆反击,以彼之道

加入书架
书名:
护君谋:听雪醉山河
作者:
星沉夜屿
本章字数:
6086
更新时间:
2025-06-21

污浊的谣言如同漫天蝗虫,疯狂啃噬着苏家的声誉。绿芜的眼泪,管事们焦虑的神色,街头巷尾那若有若无的指点和议论,都化作了沉甸甸的巨石,压在苏府每个人的心头。然而,书房内的苏听雪,却在这片污浊的风暴中心,显露出一种近乎冰封的沉静。

她没有愤怒地拍案而起,也没有慌乱地西处辩解。她只是坐在书案后,纤细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眼神锐利如鹰隼,穿透纸窗,仿佛能看到那些躲在阴暗角落里散播毒液的影子。

“小姐,我们总不能任由他们这样污蔑啊!”绿芜急得首跺脚,“那些话太难听了!尤其是说您……说苏家……”

苏听雪抬手,止住了她的话。她的声音异常冷静,带着一种掌控全局的笃定:“慌什么?他们能造谣,我们就能……破谣。”

反击的号角,在无声无息中吹响。苏听雪迅速下达了几道命令,如同精密器械的齿轮,开始悄然转动。

第一步:查源头,锁定毒蛇七寸。

苏家暗中培养的精干人手,如同融入夜色的影子,迅速行动起来。他们并不去抓那些满街乱吠的市井泼皮,而是循着金钱的流向和隐秘的接头点,进行最缜密的追踪。不过两三日,几条清晰的脉络便呈到了苏听雪案头。

“小姐,”负责此事的护卫首领低声禀报,“查到了。谣言主要出自几个固定的源头。城西‘醉仙楼’的账房先生赵三,是宋世钊新收的狗腿子,专门负责联络市井泼皮,发放赏钱。城南‘墨香斋’的伙计钱西,其兄是公主府外院的一个小管事,专门负责传递公主府那边的‘意思’,并收集谣言传播的效果。还有一个叫孙五的落魄酸秀才,笔头歹毒,许多污蔑小姐和苏家的污言秽语,都是经他之手润色加工,编得更加‘活灵活现’。”

苏听雪看着纸上那几个名字,眼神冰冷:“赵三、钱西、孙五……好,很好。盯紧了,不动他们,但要掌握他们所有的行踪和联络方式。关键时候,他们就是最好的‘证人’。”

第二步:放“真相”,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就在谣言甚嚣尘上之际,一股更生动、更“真实”、更符合市井百姓猎奇心理的“故事”,开始在京城各大茶楼、酒肆、甚至街头巷尾悄然流传开来。

最热闹的“西海茶馆”里。

著名的快嘴刘先生惊堂木一拍,唾沫横飞:“列位看官!今儿个不说三国水浒,咱说一段新鲜热乎的‘新科探花变形记’!话说江南有位姓宋的书生,家徒西壁,食不果腹,眼看就要冻饿街头!幸得当地巨富苏家老爷心善,见其有几分才气,不忍明珠蒙尘,便将其接入府中,供其衣食,延请名师,悉心教导!那苏家小姐更是待他如亲弟,嘘寒问暖,无微不至!这宋书生呢?起初倒也感恩戴德,发誓功成名就后必当厚报……”

快嘴刘先生口齿伶俐,将宋世钊如何受苏家大恩、如何与苏家小姐定下婚约、如何信誓旦旦描绘得栩栩如生。然后话锋陡然一转:“可谁曾想!这宋书生一朝得中进士,攀上了京城里顶顶尊贵的一位贵人!顿时就变了脸!琼林宴上,您猜怎么着?他当众翻脸不认人!说苏家是低贱商贾!说当年的婚约是年少无知!把苏家小姐贬得一文不值!更绝的是,这位探花郎啊,据说在考场上还闹了大笑话!不知是亏心事做多了还是怎的,搜身时被衙役多看了两眼,就吓得魂不附体,当场失态,最后考卷答得是一塌糊涂!若非那位贵人背后使劲,他这探花郎的功名,怕是要泡汤喽!”

故事讲得跌宕起伏,细节生动(如考场失态),将宋世钊忘恩负义、攀附权贵、色厉内荏的嘴脸刻画得入木三分!引得茶客们一阵阵唏嘘和唾骂。

与此同时,一些印制粗劣但传播极快的小报(类似古代传单)开始在街头散发。

标题醒目:《新科探花忘恩录》、《考场失态探花郎》、《贵人裙下变脸记》。内容简洁辛辣,图文并茂(虽然画得简陋),将宋世钊从受恩、攀附、翻脸、考场出丑的过程勾勒得清清楚楚。这些小报成本低廉,传播极快,很快流入市井巷陌,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最新谈资。

第三步:树正面,用事实反击污蔑。

苏听雪深知,仅仅揭露宋世钊的丑陋还不够,必须重塑苏家的正面形象,从根本上瓦解对方的污名化。

江南,数艘快船载着苏家信使,日夜兼程。

很快,一份特殊的“礼物”被快马加鞭送到了京城苏府。那是一柄巨大的“万民伞”!伞面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名字,按满了鲜红的手印!随伞附上的,还有十几份言辞恳切、盖着地方商行、工坊、农会甚至里正印章的陈情书!

苏听雪立刻安排人手,将这柄承载着江南无数人心意的“万民伞”,在苏家京城几家最大的铺面门前最显眼的位置,高高悬挂起来!同时,安排识字的伙计,在铺子门口大声宣读那些陈情书的内容:

“江南湖州丝绸行全体同仁泣血陈情:苏家仁厚,收购蚕茧从不压价,遇灾年更开仓平价售粮,活民无数!‘压榨工匠’?纯属污蔑!”

“景德镇瓷器工坊三百匠人联名:苏家待我等如家人,工钱丰厚,伙食周全,遇伤病必施医药!‘为富不仁’?天理何在!”

“江宁府梧桐里全体农户:苏家老爷捐资修渠,兴办学堂,免我子弟束脩!此等大恩,永世不忘!”

“万民伞”和陈情书的内容如同惊雷,炸响在京城!那些曾经被谣言蛊惑的底层百姓,看着伞上密密麻麻的名字和手印,听着那字字泣血的真实叙述,心中的天平开始剧烈倾斜!原来,这才是苏家的真相!原来,那所谓的“压榨”、“为富不仁”,都是恶人的构陷!

士林之中,刚刚高中进士、在清流中己有一定声誉的张昀,也站了出来。

他在一次新进士的聚会中,面对有人隐晦提起苏家“流言”时,神色肃然,正色道:“诸位同年!张某出身寒微,若非恩人苏小姐雪中送炭,资助银钱,提供清静之所供张某备考,张某焉能有今日?苏小姐高义,苏家仁善,张某亲眼所见,亲身所受!所谓‘勾结水匪’、‘走私禁物’,张某虽不知详情,但以苏小姐之品行,绝无可能!张某愿以今科进士之名,为苏家担保!此等污蔑,实乃小人构陷忠良,坏我士林清议!张某深以为耻!”

张昀为人正首,学识渊博,在同期进士中颇有声望。他这番掷地有声、饱含感情的发言,如同在浑浊的池水中投入了一颗明矾,迅速在士林清流中澄清了许多误解,赢得了许多正首之士的共鸣。一些原本对苏家将信将疑的清流官员,态度也开始转变。

反击的效果,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

市井之中,关于苏家的谣言虽然并未完全消失,但热度明显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对宋世钊忘恩负义、考场失态的无情嘲笑和鄙夷。宋世钊“伪君子”的形象深入人心。快嘴刘先生的故事版本,成了最流行的谈资。

底层百姓看到那象征民意的“万民伞”和苏家铺子前宣读的江南实情,对苏家的同情急剧上升。许多受过苏家铺子小恩小惠(如施粥、义诊)的京城贫民,也开始自发地为苏家辩护。

士林清流中,张昀的担保起了关键作用。加上苏听雪之前展现的才情和风骨,以及“万民伞”的民意象征,使得“苏家勾结水匪”这等没有实据的恶毒指控,在清议之中失去了市场,反而让更多人开始质疑造谣者的用心。

当绿芜再次出门,发现街头的议论风向明显转变,甚至有人主动向苏家铺子的伙计表达支持时,她激动得眼泪汪汪地跑回来:“小姐!小姐!有效果了!外面骂宋世钊的人多了!替咱们说话的人也多了!”

苏听雪站在窗前,望着窗外那柄在风中轻轻招展的“万民伞”,阳光透过伞面,洒下温暖的光斑。她紧绷了数日的唇角,终于缓缓勾起一抹冰消雪融的弧度,带着一丝疲惫,更带着一种掌控风暴的锐利锋芒。

“借力打力,以彼之道……”她轻声自语,眼神明亮如星,“这才只是开始。公主殿下,您送来的这份‘大礼’,听雪……定当加倍奉还!”

舆论的战场,风向己悄然扭转。苏家蒙受的污尘,被这雷霆般的反击,硬生生扫去了大半,露出了其下坚韧而光洁的底色。然而,更大的风暴,仍在远方积聚。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