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公元前1105年,帝乙的王宫内,随着一声清亮啼哭,殷商未来的君主帝辛(即商纣王)诞生。作为帝乙的幼子,帝辛自幼便展现出远超同龄人的聪慧与魄力。他天赋异禀,拥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力,无论是繁杂的王室礼仪、深奥的占卜典籍,还是治国安邦的谋略,都能快速领悟。在学习过程中,他常对典籍中的内容提出独到见解,令教导他的太师、少师等一众饱学之士都为之惊叹。
少年时期的帝辛,体魄更是强健异常。他力大无穷,能徒手与猛兽搏斗,甚至传说可以托梁换柱。在殷商的校场之上,帝辛的骑射技艺无人能及,其箭术精准,能在百步之外射中移动靶心;马术精湛,驾驭烈马如履平地。这些非凡的才能,让他在王室之中脱颖而出,成为父亲帝乙心中理想的王位继承人。
当时的殷商,在帝乙的统治下,虽表面维持着西方诸侯朝贡的局面,但内部矛盾己逐渐显现,外部一些方国也开始蠢蠢欲动。帝辛年少时便跟随父亲参与政务,见识到国家潜在的危机。他心怀壮志,渴望有朝一日能够带领殷商走向更辉煌的未来,重振殷商的声威。
公元前1076年,帝乙驾崩,帝辛继承王位,史称商纣王。初登王位的商纣王,雄心勃勃地想要做出一番事业。他深知殷商贵族势力盘根错节,传统的贵族政治严重束缚着国家的发展,于是决定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
在用人方面,商纣王打破了传统的贵族世袭制度,大胆启用出身低微但有才能的人。费仲能言善辩、办事干练,尤浑善于逢迎且心思缜密,商纣王将他们提拔到重要职位,协助自己处理政务。这一举措引起了殷商贵族的强烈不满,他们认为商纣王破坏了祖宗传承的用人规矩,损害了贵族的利益。但商纣王不为所动,继续按照自己的想法推行改革。
在经济领域,商纣王鼓励发展商业,重视手工业生产。他下令开辟新的贸易路线,促进了殷商与周边方国的经济交流。同时,他还组织人力开采铜矿、锡矿等资源,提高青铜铸造技术,殷商的青铜器制作工艺在这一时期达到了新的高度。这些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殷商经济的发展,但也触动了部分贵族的经济利益,加剧了内部矛盾。
在军事上,商纣王积极对外扩张。他率领殷商军队征讨东夷,经过多年的征战,最终将东夷纳入殷商版图。这次胜利,不仅扩大了殷商的疆域,还获得了大量的土地、人口和财富,同时也传播了殷商的文化。然而,长期的战争也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使得国内民怨渐起。
随着统治逐渐稳固,商纣王的心态开始发生变化。在击败东夷后,大量的奇珍异宝、美女歌姬被进献给商纣王。他逐渐沉迷于奢华享乐的生活之中,开始忘却曾经的壮志。
商纣王下令在朝歌修建规模宏大的鹿台,这座高台耗时数年建成,高千尺,广三里,台上琼楼玉宇,装饰着无数的金银珠宝。他又建造了巨大的酒池肉林,酒池以酒为水,可供船只航行;肉林挂满各种肉类,堆积如山。商纣王与宠妃妲己以及一众宠臣整日在鹿台、酒池肉林之中寻欢作乐。他们举办彻夜的酒宴,让男女在酒池边追逐嬉戏,行为荒唐至极。
与此同时,商纣王的性格也变得愈发暴虐。他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断增加赋税,百姓们辛勤劳作所得几乎都被征收,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对于那些敢于反抗或表达不满的人,商纣王发明了各种残酷的刑罚。除了臭名昭著的炮烙之刑,还有醢刑(将人剁成肉酱)、脯刑(将人制成肉干)等。朝中大臣比干,是商纣王的叔父,他忠言进谏,希望商纣王能够改过自新,以国事为重。然而,商纣王却认为比干是在忤逆自己,一怒之下,下令剖开比干的胸膛,取出心脏,查看是否真有“七窍玲珑心”,其残忍程度令人发指。
商纣王的暴虐行径,让朝中大臣人人自危。微子启多次劝谏无果后,选择逃离殷商;箕子为了保命,佯装疯癫,最终还是被商纣王囚禁。殷商内部人心惶惶,统治集团分崩离析。
商纣王的倒行逆施,不仅引起了国内百姓和大臣的不满,也让周边方国对殷商的统治愈发不满。此时,西方的周部落逐渐崛起。周文王姬昌推行仁政,礼贤下士,吸引了众多人才归附,周部落的实力不断壮大。周文王去世后,周武王姬发继承父志,积极准备伐纣。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认为时机成熟,便联合庸、蜀、羌、髳卢、彭、濮等部落,组成联军,向殷商都城朝歌进发。商纣王得知消息后,仓促之间拼凑起七十万大军(也有一说为十七万),在牧野(今河南新乡附近)迎战周军。
然而,商纣王的军队大多是临时拼凑的奴隶和战俘,他们对商纣王的统治早己不满,毫无斗志。战斗一打响,这些人便纷纷倒戈,引导周军进攻商纣王的军队。商纣王的军队瞬间土崩瓦解,商纣王见大势己去,逃回朝歌,登上鹿台,自焚而死,存在了约六百年的殷商王朝就此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