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指上那枚崭新的铂金戒指,仿佛自带柔光滤镜,让归途的风景都蒙上了一层梦幻的糖霜。回到属于他们的小出租屋,那份在老屋被郑重承诺的“我愿意”,并未因空间的转换而褪色,反而沉淀为一种更深沉、更踏实的暖意,融入了柴米油盐的日常。
窗台上的绿萝仿佛也感知到了喜气,新叶舒展得更欢快了些。日子似乎和以前没什么不同:上班、下班、一起做饭、窝在沙发看剧。但某些微小的变化,却像春雨后的笋尖,悄然冒头。
洋洋会在洗碗时,忽然停下来,从背后环住正在擦灶台的涵涵,下巴搁在她肩窝,轻轻她无名指上的戒指,低声唤一句:“涵涵太太?” 换来涵涵一阵痒痒的笑和故意板起的小脸:“还没过门呢!叫早了不算!” 可她自己,对着镜子护肤时,也会不自觉地抬起手,看着那圈温润的光芒,嘴角弯起自己都未察觉的弧度。
然而,浪漫的粉红泡泡很快遭遇了现实的“预算冷水”。筹备婚礼的议题被正式摆上桌面。婚纱照、场地、宴席、请柬…每一项都牵扯着真金白银和令人眼花缭乱的选择。
一个周末的午后,两人盘腿坐在地毯上,面前摊开着笔记本电脑、各种婚庆宣传册,还有…那本越来越厚的日记本。
“这个摄影工作室风格好清新!但是…好贵!”涵涵指着电脑屏幕,眼睛发亮,随即又垮下脸,手指无意识地抠着地毯毛边。
“这个宴会厅在顶楼,有露台,夜景肯定超棒,但餐标也超预算了…”洋洋皱着眉,在纸上写写画画,计算器按得啪啪响。
理想很,预算很骨感。最初的兴奋渐渐被精打细算的疲惫取代。讨论的气氛开始变得微妙,偶尔会陷入沉默,或者因为一个非必要的花销是否值得而各执一词。
“我觉得请柬没必要印那么贵的特种纸,电子请柬环保又省钱。”洋洋理性分析。
“可那是一生一次的婚礼啊!纸质请柬才有仪式感,拿在手里都不一样!”涵涵坚持,眼神里带着对“完美婚礼”的憧憬。
“仪式感也可以用在别的地方,比如…”
“可是我就想要那个感觉嘛!”
小小的争执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涵涵赌气地合上电脑,抱着膝盖不说话。洋洋也放下笔,揉了揉眉心,空气有些凝滞。无名指上的戒指仿佛也失去了些光芒,提醒着他们,婚姻不仅仅是甜蜜的承诺,更是无数个需要共同面对、协商甚至妥协的现实课题。
沉默片刻,洋洋的目光落在了摊开在一旁的情侣日记本上。他心中一动,没有继续争论,而是伸手拿过了日记本和一支笔。
涵涵疑惑地看着他。
洋洋翻到新的一页,没有写字,而是在纸页中央画了一条竖线,将页面分成左右两栏。左边一栏的顶端,他画了一个小小的、闪闪发光的钻石图标,旁边写上:“涵涵的‘必须拥有’”。右边一栏顶端,则画了一个简洁的房子图标,写上:“洋的‘务实基础’”。
然后,他把笔递给涵涵:“来,把你的‘一生一次’的执念,写在这里。”他指着左边那一栏,“无论多‘不切实际’,都写下来。”
涵涵愣了一下,接过笔。看着那个“必须拥有”的标题,她反而有些不好意思了。她咬着笔头,犹豫了一下,最终只写下了几行:
> **1. 美美的、有故事感的婚纱照(室内外都要!)**
> **2. 纸质请柬(质感要好!)**
> **3. 婚礼上要有一支First Dance!(哪怕就我们俩跳!)**
写完,她把本子推回给洋洋。
洋洋看着那几行字,眼神柔和下来。他拿起笔,在右边“务实基础”那一栏,认真地写下:
> **1. 总预算红线:XX万(含酒席、婚庆、婚纱照等所有)**
> **2. 预留3个月房租+应急金(不能动)**
> **3. 长远:开始看房,攒首付(婚礼不能掏空未来小家基础)**
他把本子又推给涵涵看。
涵涵看着右边那几行清晰、甚至有些冷硬的数字和目标,没有像之前那样觉得被泼冷水,反而奇异地冷静了下来。她看到了洋洋的“执念”——不是省钱本身,而是为他们共同未来的“家”筑起一道安全的堤坝。他的“务实”,是对“我们”更长远的负责。
“你看,”洋洋指着本子,声音平和,“你的‘必须拥有’,很美,很重要。我的‘务实基础’,是为了让‘我们’走得更稳更远。它们不应该是冲突的,而是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他拿起笔,在左右两栏之间,画了一个大大的、双向的箭头,在箭头中间写上:“我们的共同目标:一场属于我们的、不后悔的婚礼 + 一个稳稳开始的未来”。
涵涵看着那个双向箭头和中间的字,心里的那点小委屈和不甘,忽然就烟消云散了。她拿起笔,在洋洋的“务实基础”下面补充:
> **√ 同意!但婚纱照和请柬预算,我们再一起找找性价比高的选项?**
> **√ First Dance 场地要求不高,我们自己练,不请老师也能省!**
洋洋笑了,在她补充的话旁边画了个大大的勾,然后在自己“务实基础”的第三条后面补充:
> **√ 婚礼后立刻启动看房计划!目标:属于洋洋涵涵的小窝!**
两人相视一笑,之前那点小小的不愉快彻底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共同面对、一起解决问题的踏实感和亲密感。日记本上的分栏和箭头,像一幅清晰的作战地图,将各自的需求和目标可视化,也找到了交汇的路径。
接下来的日子,这本日记本成了他们的“婚礼筹备中心”兼“未来小家梦想板”。
涵涵会把在网上找到的、符合预算又风格喜欢的婚纱照样片打印出来,贴在日记本里,旁边标注价格和亮点。洋洋则会把收集到的不同地段、不同户型的房源信息截图打印,贴在后面几页,旁边写着首付预估和通勤时间。
他们一起在日记本上画“梦想小家”的平面图,争论着是开放式厨房好还是封闭式实用,畅想着阳台是养花还是做成小书房。涵涵甚至画了一张“未来客厅”的草图:大大的地毯,柔软的沙发,投影仪,还有——必不可少——那本摊开在茶几上的情侣日记本。
预算的焦虑,在共同搜寻、比较、取舍和畅想未来的过程中,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甜蜜。每一次在日记本上划掉一个己确定的项目(比如终于找到了一家风格和价格都满意的摄影工作室),或者贴上一张新的“梦想小家”灵感图,都像是朝着共同目标又迈进了一步,充满了成就感。
一天晚上,两人终于把婚礼的大框架和预算敲定得七七八八。涵涵满足地合上贴得满满当当的日记本,靠在洋洋肩头,把玩着他无名指上和自己同款的男戒(订婚后洋洋也默默戴上了)。
“感觉像在玩一个大型的…人生养成游戏。”涵涵笑着说,手指划过日记本厚厚的页脊,“只不过队友是你,终极目标是‘幸福家庭’。”
洋洋搂紧她,低头亲了亲她的发顶:“嗯,而且是双人合作模式,不能存档,只能勇往首前。”他拿起笔,在日记本最新一页的空白处,画了两个并肩站立的小人,手牵着手,头顶是一个简笔画的小房子,房子门口写着:“施工中…”。
他在旁边写道:
> **【婚礼筹备进度:70%】**
> **【小家地基挖掘:10%】**
> **【队友默契值:100%(持续充值中)】**
> **—— 记录于平凡却充满期待的夜晚。**
涵涵看着那行字和可爱的简笔画,心里被一种巨大的安稳和期待填满。筹备婚礼的琐碎和预算的压力还在,但因为有身边这个人,有这本记录了他们所有喜怒哀乐、现在又承载着未来蓝图的日记本,一切都变得充满希望和力量。他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现实,而是主动地、充满智慧地,用爱和理性,一笔一划,共同描绘着、构筑着属于“洋洋涵涵”的、独一无二的幸福巢穴。第八章的故事,就在这预算与梦想交织、共同执笔描绘未来的笃定中,温暖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