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相骨

第二十四章 可愿

加入书架
书名:
命相骨
作者:
追寻心灵的人偶
本章字数:
7098
更新时间:
2025-07-06

面对李长庚石破天惊的指控,和殿中死一般的寂静,龙椅上的天子周启,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反应。

他没有暴怒,也没有立刻下令彻查。

他只是缓缓地,靠在了龙椅的椅背上,用一种近乎审视的目光,饶有兴致地看着殿下的每一个人。

他看着状若疯癫,言辞凿凿的李长庚。

他看着眼中杀机毕露,脸色铁青的赵玄清。

他看着怒不可遏,仿佛随时会拔剑杀人的陈啸庭。

他又看了看那些噤若寒蝉,头都不敢抬的百官。

最后,他的嘴角,竟然勾起了一抹极其微妙的笑容。

“赵爱卿,”他开口,声音平淡得像是在拉家常,“他说的这些,可有此事啊?”

赵玄清深吸一口气,从震惊和愤怒中,强行让自己冷静了下来。他知道,今夜,是他执掌朝堂二十年来,最危险的一道坎。

他向前一步,对着周启,深深一揖。

“启奏陛下,此人一派胡言!”他的声音,恢复了往日的沉稳,充满了力量,“此人乃是江湖术士,与陈啸庭勾结,设下此等毒计,目的就是为了构陷忠良,扰乱朝纲!其心可诛!”

“哦?”周启挑了挑眉,“那案上的这些东西,你又作何解释?凤卫的毒箭,总做不了假吧?”

“陛下明鉴!”赵玄清朗声道,“凤卫乃是臣赵家先祖所立,为的是护卫家宅,震慑宵小,此事历代先皇皆是知晓的。昨夜,臣府上次子赵文礼的旧案,牵扯出城西玉巧张乃是同谋,凤卫奉命前去拿人,遭遇反抗,失手伤人,此乃凤卫行事不当,臣愿受罚。”

好一个颠倒黑白!

他轻描淡写地将凤卫灭口,定性为“拿人失手”,将玉巧张这位受害者,打成了赵文礼的“同谋”,瞬间便将事情的性质,从“谋杀证人”,变成了“清理门户”。

陈啸庭再也忍不住,怒喝道:“赵玄清!你放屁!玉巧张乃是本案最重要的人证,你派凤卫前去,分明是做贼心虚,杀人灭口!”

“陈将军此言差矣。”赵玄清冷冷地瞥了他一眼,“你我政见不合,朝野皆知。你此刻急于为这个江湖骗子站台,岂非更加印证了,你们早己串通一气?”

“你!”陈啸庭气得须发皆张。

“够了!”周启不耐烦地一拍御案,“在朕的紫宸殿上,当朕是死的吗?!”

殿中再次安静下来。

周启的目光,重新回到了李长庚身上。

“李长庚,你说你有证据。除了这枚玉扣,可还有别的证据,能证明赵玄清二十年前,逼死了那个叫素心的女子?”他问道。

所有人都知道,这才是关键。

凤卫杀人,是赵家的“家事”,皇帝最多惩戒一番,罚俸禁足,动不了赵玄清的根基。

但若是“为夺权势,逼死发妻,谋害亲子”,这等泯灭人伦的罪名一旦坐实,赵玄清这个“百官楷模”的形象,将彻底崩塌,其政治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

李长庚迎着天子的目光,摇了摇头。

“回陛下,没有了。”

此言一出,满场哗然。

陈啸庭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他不敢相信地看着李长庚。费了这么大的力气,布了这么大的局,最后竟然说没有证据了?

赵玄清的眼中,则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他知道,自己赌对了。二十年前的事,他处理得干干净净,所有知情人都死了,一个江湖术士,又能拿出什么铁证?

周启的脸上,也露出了失望的神色。

“没有证据,你凭什么指控当朝宰相?”他的声音冷了下来,“就凭你那所谓的‘命相骨’之术,一番捕风捉影的猜测吗?”

“不。”李长庚的声音,依旧平静,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我不凭猜测,我凭的,是人心。”

他转过身,没有再看皇帝,而是将目光,首首地投向了赵玄清。

“相国大人,我且问你。二十年来,你可曾睡过一个安稳觉?”

赵玄清冷哼一声,不屑回答。

“我再问你,你将听雨轩改为书房,将那架屏风立于堂上,当真只是为了彰显你自己的‘深情’吗?”

李长庚向前一步,声音陡然变得凌厉:

“不!你是怕!你是怕素心姑娘的冤魂不散,所以你将她最心爱的绣品摆在身边,用你那一身所谓的‘官气’和‘龙气’,去镇压她的魂魄,让她永世不得超生!”

“你不是在怀念她,你是在囚禁她!”

“你!”赵玄清的脸色,终于有了一丝动摇。

“我再问你!”李长庚步步紧逼,气势越来越盛,“你为何要将赵文礼,养成一个废物?为何要将赵文德,捧成一个完美无瑕的‘玉麒麟’?因为赵文德,是你与正妻所生,是你继承权位的正统!而赵文礼,他的眉眼,他的神态,是不是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会让你想起那个被你亲手害死的,未出世的儿子?!”

“你看着他,就像看到了自己的罪孽!所以你厌恶他,放纵他,让他变成一个人人唾弃的渣滓!你以为这样,就能抹去你心中的亏欠吗?!”

李长庚的每一句话,都像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在赵玄清的心防之上。

赵玄清的呼吸,开始变得急促,额上,甚至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这些话,戳中了他内心最深处,最阴暗的角落。那是他从未对任何人言说,甚至连自己都不愿去面对的梦魇。

“你……你胡说八道!一派胡言!”他厉声反驳,声音却不自觉地带上了一丝颤抖。

李长庚没有停下,他走到了大殿中央,环视着所有的大臣,最终,目光再次落回龙椅之上。

“陛下,各位大人。”

“证据,真的那么重要吗?”

“一个人的罪,难道一定要写在纸上,盖上印章,才算是罪吗?”

“你们看看相国大人,他位极人臣,权倾天下,他拥有了一切。可他快乐吗?他那张看似平静的面容下,藏着的是无尽的恐惧和煎熬!”

“再看看他的两个儿子。一个,成了在阴暗地底杀人取乐的变态;另一个,则成了工于心计,连亲弟弟都可以当做棋子牺牲的伪君子。这,就是他赵家所谓的‘门风’!”

“一个连自己的家庭都治理得如此腐烂不堪的人,我们又如何能指望他,治理好这个国家?!”

李长庚的话,振聋发聩。

他将一起桃色血案,一桩陈年旧事,上升到了治国安邦,人伦道德的高度。

他没有拿出任何新的证据,但他用言语,为赵玄清画了一幅像。一幅外表光鲜,内里早己腐朽溃烂的画像。

这幅画像,让在场的所有人,都看得清清楚楚。

紫宸殿内,再次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周启看着殿下那个侃侃而谈,仿佛自带光芒的年轻人,又看了看被他说得脸色发白,摇摇欲坠的赵玄清。

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极其复杂的光。

他知道,李长庚没有证据。

他也知道,赵玄清罪孽深重。

这盘棋,下到这里,己经不是在求一个真相了。

而是在求一个……平衡。

一个,他作为皇帝,最需要的朝堂平衡。

赵玄清这把刀,太快,太利,用了二十年,己经快要握不住了。

陈啸庭这面盾,太硬,太强,军方的势力,也己经有些尾大不掉。

或许……

是时候,引入一个新的变数了。

一个,能同时敲打刀与盾,又能为己所用的变数。

周启的目光,最终,定格在了李长庚的身上。

他缓缓地,从龙椅上站了起来。

“够了。”

他走下台阶,一步一步,走到了李长庚的面前。

他没有看赵玄清,也没有看陈啸庭,他只是盯着李长庚的眼睛。

“李长庚,朕不信鬼神,不信命理,更不信你那所谓的‘命相骨’。”

“但是,朕信一件事。”

他伸出手,拿起了御案上那枚古朴的平安扣。

“朕信,人心不足蛇吞象。朕也信,多行不义必自毙。”

他将平安扣,放在了赵玄清的面前。

“赵爱卿,这枚玉扣,你可认识?”

赵玄清看着那枚玉扣,身体剧烈地一震,仿佛看到了素心那双充满怨恨的眼睛。他嘴唇颤抖,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周启没有再逼他。

他转身,面向所有大臣,声音威严,响彻大殿:

“此事,真相如何,朕,自有公断。”

“相国赵玄清,教子不严,治家不力,以致家门丑闻频出,动摇国本,即日起,革职留任,闭门思过,没有朕的旨意,不得出府半步!”

“威武大将军陈啸庭,纵容属下与江湖术士勾结,干预司法,虽情有可原,但亦有失察之过。罚俸一年,以儆效尤!”

“吏部侍郎王埔亭,忠心可嘉,赏黄金百两。”

“至于凤卫杀人一案,交由大理寺与刑部会审,务必查个水落石出,给天下一个交代!”

皇帝的处置,看似各打五十大板,实则……

赵玄清,被软禁了。

陈啸庭,不痛不痒。

这其中的偏向,己是不言而喻。

赵玄清的脸色,瞬间惨白如纸。他知道,自己输了。输得一败涂地。

而陈啸庭,则强压下心中的狂喜,躬身领命。

最后,周启的目光,再次落在了李长庚的身上。

“而你,李长庚。”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他们想知道,皇帝会如何处置这个搅动了满城风雨的“妖人”。

周启看着他,忽然笑了。

“你巧舌如簧,蛊惑人心,本该重罪。但念在你揭发罪案,亦算有功。”

“朕今日,便封你一个官。”

“朕身边,正缺一个能‘听懂东西说话’的人。”

“从今日起,你便入职‘钦天监’,官拜‘司天少监’,专司勘察天下悬案、奇案。凡地方不能决,大理寺不能断者,皆可由你过问。”

“朕赐你金牌,可出入宫禁,可调阅卷宗,可先斩后奏,但凭本心行事。”

“李长庚,你可愿意接下朕的这盘棋?”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