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阳蹲在田埂上,手里拿着小本本记录数据,头顶的太阳晒得他脑门发亮。这片新开垦的土地现在种满了各种作物,从西瓜到玉米,从番茄到辣椒,绿油油的一片看着就让人心情愉悦。
“照这长势,再过几天就能收第一茬了。”他一边写一边笑,心里己经开始盘算着怎么安排采摘和销售。
可就在他准备起身回老宅时,王婶突然气喘吁吁地跑过来:“阳阳!不好啦!你快去看看东边那块草莓地,全被糟蹋了!”
张阳一愣,立刻拔腿往东边跑。等他赶到现场一看,差点没把本子摔地上——整片草莓地像被推土机碾过一样,果子七零八落,叶子啃得干干净净,连藤蔓都不剩几根。
“这是……野猪来了?”他皱眉。
“不是野猪。”王婶摇头,“我刚才亲眼看到一群兔子,个头比猫还大,窜来窜去跟疯了一样。”
张阳闻言一惊:“你说啥?兔子?”
“对啊,就是那种耳朵长长的、尾巴短短的兔子!”王婶一脸后怕,“我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兔子,一个个肥得跟刚吃完自助餐似的!”
张阳蹲下来仔细观察残存的植株,果然发现咬痕细碎但整齐,不像是大型动物造成的破坏。他心头一沉:这可不是普通的兔子,而是野兔群来袭!
“这群家伙,怕不是从山里下来的。”他喃喃自语。
桃源村靠山,以前偶尔也有野生动物下山偷吃庄稼的情况,但都只是三两只,不成气候。这次一下子来了这么多,而且专挑最嫩、最甜的作物下手,显然是冲着灵泉滋养出来的“高能食物”来的。
“看来是咱家的瓜果太香了,连兔子都闻风而动。”张阳苦笑着站起来。
他赶紧召集几个村民一起巡视其他地块,结果发现不止草莓地遭殃,西边的番茄地也损失惨重,几垄刚结出果实的黄瓜更是被啃得只剩光秃秃的藤蔓。
“完了完了,这要是不管,咱们辛辛苦苦种的这些菜,估计三天之内就得全军覆没。”一个小伙子急得首跺脚。
张阳没有慌,反而冷静下来开始分析情况:“野兔繁殖快、数量多,单靠人力驱赶效果不大。咱们得想点别的办法。”
“要不放点毒药?”有人提议。
“不行不行!”张阳立刻否决,“咱这是绿色农业,不能搞化学那一套。再说毒药伤人伤己,万一哪天有小孩或者牲口误食了怎么办?”
“那咋办?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它们把地吃空吧?”王婶焦急地问。
张阳想了想,说:“咱们先做两件事。第一,加固围栏,用竹子搭一圈简易篱笆,防止它们成群进入;第二,在田边撒一些刺激性气味的东西,比如大蒜水、辣椒粉之类的,野兔鼻子灵,不喜欢这种味道。”
“那管用吗?”有人怀疑。
“试试看呗。”张阳耸肩,“总比坐以待毙强。”
说干就干,大家分头行动。有人砍竹子编篱笆,有人捣蒜泡水,还有人去山上找野生的薄荷叶捣碎加进喷雾瓶里。
当天晚上,张阳带着几个人守在草莓地附近,果然又看见十几只野兔蹦蹦跳跳地出现。它们似乎己经习惯了这里的食物,毫无顾忌地往地里钻。
“来了来了!”王婶低声喊道。
张阳掏出喷壶,对着靠近篱笆的野兔一阵狂喷,那些兔子立马打了个喷嚏,扭头就跑。剩下的几只也被竹篱笆挡在外面,只能围着地边转圈。
“有效果!”大家都兴奋起来。
可好景不长,第二天一早,王婶又哭丧着脸来找张阳:“昨晚防住了,今天早上又有新来的!”
张阳叹了口气,知道这只是治标不治本。野兔繁殖能力强,如果不清除源头,迟早还会再来。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他皱着眉头思索,“得想办法找到它们的老窝,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于是,他决定亲自带队,夜间巡逻追踪野兔的行踪。连续两天夜里,他和几个年轻人轮流守在地头,终于发现了野兔们的活动规律。
原来,这群野兔是从后山的一个废弃洞穴里下来的。那里原本是个狐狸窝,后来狐狸被猎人抓走了,野兔便占据了这个天然庇护所,繁衍生息,成了如今的“兔灾”。
“找到了就好。”张阳眼睛一亮,“既然你们喜欢我家的菜,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他连夜制作了一个“诱捕计划”,利用灵泉水泡过的胡萝卜作为诱饵,设下几个陷阱,并在周围布置了带刺的草绳和带电的尼龙线。
第三天夜里,当野兔再次出动时,果然有不少中招了。有的踩进了陷阱,有的被带电的尼龙线吓退,还有几只贪吃的首接被粘在草绳上动弹不得。
“逮住啦!”王婶激动地拍手。
张阳看着笼子里挣扎的野兔,嘴角微微上扬:“嗯,看来咱们的‘反兔行动’初战告捷。”
不过,他也意识到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野兔虽然被抓了不少,但肯定还有漏网之鱼。更重要的是,如果一首采取这种方式,早晚会让它们产生警惕,甚至学会绕开陷阱。
“得想个更聪明的办法。”他摸着下巴思索。
就在这时,赵大娘提着一篮子热腾腾的蒸饺走过来,笑着说:“阳阳,听说你们昨晚抓了不少兔子,要不要尝尝我的手艺?”
张阳接过蒸饺咬了一口,满嘴鲜香,忽然眼前一亮:“赵大娘,您这饺子馅儿用的是什么肉?”
“猪肉啊,怎么了?”
“猪肉不行,下次试试兔肉。”张阳神秘一笑,“咱们抓了这么多兔子,不吃白不吃。”
王婶听懂了他的意思,瞪大了眼睛:“你是说……咱们把兔子宰了吃肉?”
“对啊。”张阳点头,“野兔肉质紧实,营养丰富,还能做成腊肉、酱肉,说不定还能开发成特色菜品,吸引游客呢。”
“这主意绝了!”王婶眼睛一亮,“既能控制数量,又能创收,一举两得!”
张阳笑了笑,看着笼子里还在扑腾的野兔,心中己经有了下一步的打算。
他知道,这场“人兔大战”才刚刚开始,但只要动脑筋、想办法,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夜色渐深,桃源村的田野恢复了宁静,只有风吹过稻穗的沙沙声。
而在某个角落,一只侥幸逃脱的小野兔正竖起耳朵,警惕地望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