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帝国的崛起

第53章 华尔街人

加入书架
书名:
威廉:帝国的崛起
作者:
无量那个天尊
本章字数:
5804
更新时间:
2025-07-07

1925年12月20日,

通用汽车总裁阿尔弗雷德·斯隆将古巴雪茄按灭在水晶烟灰缸时,烟灰缸边缘己积满1.2厘米厚的烟灰。

欧洲区总裁约翰·雅各布斯展开的德国卡车产能分析图上,红色曲线显示1925年德国本土卡车产量仅为1913年的37%,而住房建设需求却导致缺口达12.7万辆。

“雅各布斯先生。”斯隆的金质钢笔在柏林-鲁尔区运输走廊字样下划出波浪线,“威廉三世的标准化住宅计划,需要每天2.3万辆卡车运输建材。”

他指向地图上用蓝笔圈出的莱茵兰工业区:“那里的汽车零部件产能占德国72%,但机床精度还停留在我们1910年水平。”

雅各布斯翻开皮革笔记本,内页夹着克虏伯工厂的偷拍照片:“德国人想要福特的流水线技术,但更急需雪佛兰T-150卡车的底盘图纸。他们的戴姆勒公司尝试仿制我们的万向节,良品率只有41%。”

当斯隆提到对德贸易草案上的最新V8发动机技术时,雅各布斯的瞳孔微微收缩,这种1926年即将量产的新型发动机,压缩比达到5.5:1,比德国现有引擎功率提升63%。

“威廉三世亲自过问技术转让细节。”雅各布斯低声说,“但他们要求去掉发动机的增压器部件。”

“聪明人。”斯隆走到华尔街股市行情板前,通用汽车的股价在1925年上涨了89%。

“告诉德国人,增压器可以暂换,但必须答应这两个条件。”他用手指敲击地图,“通用在柏林滕珀尔霍夫区设立全产能组装厂,占地不得少于12公顷;德国每年进口10万辆雪佛兰轿车,其中30%需用莱茵兰的汽车玻璃抵扣。”

雅各布斯突然想起什么:“总裁先生,德国西门子公司正在帮苏联建设第聂伯河水电站,我们是否......”

“让他们去。”斯隆打断他,“苏联的电力需求早晚会需要美国的电机技术。但现在,德国才是打开欧洲市场的钥匙,先生,请记住,1924年德国人均汽车保有量是0.12辆,而美国是0.78辆,这里的增长空间比德州油田还大。”

1925年12月28日,

当斯隆在白宫见到柯立芝总统时,总统正在签署《税收法案》,将最高税率从46%降至25%。

“斯隆先生。”柯立芝头也不抬,“听说你想在柏林建汽车厂?”

“是的,总统先生。德国的住房计划能带来15亿美元的汽车需求。”斯隆递上利润预测表,“这相当于我们1924年全球营收的18%。”

柯立芝终于放下钢笔,办公桌上的台历显示着1926年总统大选的倒计时:“1919年威尔逊总统说要让世界安全地实现民主,结果我们在欧洲赔了70亿美元。”

“不,总统先生,这回并不会这样。”

“商业归商业,政治归政治,这是我的原则。”

就在这时,国务卿弗兰克·凯洛格敲门打断了他们的对话。

“总统先生,CIA的情报……”弗兰克·凯洛格欲言又止。

PS:CIA是1947年成立,前身是美国战略情报局,老爷们带入一下就好……

斯隆识趣道:“那我先告退了。”

“总统先生,德国钢铁产能己恢复至1913年的87%,住房建设中的钢筋用量超出民用需求23%。威廉三世的标准化住宅墙体厚度达30厘米,具备临时防御工事潜力,商务部估算,若德国汽车产能恢复,将挤占美国对欧洲出口的12%市场份额,总统先生,斯隆的计划可能让我们重蹈1914年的覆辙,当年我们也是通过贸易支持了德国崛起。”

“可批准技术转让,但必须附加民用用途声明,以防未来追责。”

在白宫的国家安全会议上,陆军参谋长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指着欧洲地图:“德国的高速公路规划图显示,柏林到汉堡的路段路基宽度可并排行驶三辆坦克。”

他的红色图钉标记着德国正在扩建的12个汽车工厂:“这些设施战时可在6个月内转产装甲车。”

柯立芝敲了敲桌子:“麦克阿瑟将军,1920年美国选民把我们从欧洲战争中拉回来,现在他们只想看到股市上涨。”

他拿起斯隆送的通用汽车模型:“只要德国人的订单能让底特律的工人有活干,我宁愿他们用卡车运面包,而不是炮弹。”

1926年3月,约翰·皮尔庞特·摩根三世的私人专列抵达柏林车站。

在王宫黄金客厅的巴洛克吊灯下,威廉三世坐在路易十六风格的雕花王座上,注意到摩根三世的袖扣是用1913年美联储成立时的纪念币熔铸而成。"

“陛下。”摩根展开镶金边的计划书,羊皮纸上的烫金标题写着重建繁荣计划,“摩根财团准备为德国的住房计划提供5亿美元,也就是20亿马克的专项贷款,年利率仅5.5%,这比英国国债利率还低1.25个百分点。”

威廉三世的指尖划过协议附件的羊皮纸,油墨未干的特殊条款在晨光中泛着蓝光:“贷款的30%必须用于采购美国钢铁公司的波纹钢板与钢筋,指定由伯利恒钢铁厂供货;德国帝国银行需将20%的外汇储备存入摩根纽约总部的特别账户,未经财团同意不得动用;摩根财团有权参与德国所有公共工程的融资,收取3.75%的固定佣金。”

“摩根先生。”威廉三世转动着手指上的戒指,“123年,美国资本用价值37美分的美元,收购了鲁尔区17%的煤矿。”

他想起前世书中的记载,1924-1931年美国对德投资中有42%最终流入军工复合体。

“摩根先生,我需要的是建设者,不是趁火打劫的投机商。”

威廉三世递给摩根一份《外资准入白皮书》,摩根三世的瞳孔在金丝眼镜后收缩。

白皮书用德国皇家纹章封印,内页的烫金条款清晰可见:

1、美国企业在德投资上限为单一行业的25%,汽车、钢铁等战略行业降至15%

2、技术转让必须包含德国工程师参与核心研发,专利使用权需分享30%

3、利润汇出需缴纳15%的重建税

“陛下,这是歧视性条款!”摩根的银质烟盒掉在地上,“1917年美国参战时,我们可是站在协约国阵营。但战后我们依然愿意帮助德国重建,这体现了资本的超越性。”

“不,这是防火墙。”李维希指向窗外正在建设的新房:“1870年俾斯麦说过,德国的问题不能靠演讲和多数决议解决,而要靠铁和血。现在我要说:德国的重建不能靠投机资本,而要靠砖石和汗水。”

摩根三世突然起身,走到路易十六世风格的落地镜前,镜中映出他身后的王室兵器架,1871年普法战争时期的克虏伯大炮模型与威廉三世的现代军装形成时空错位。

“陛下是否知道。”他转动着雪茄剪,“摩根财团正在资助苏联的第聂伯河水电站?”

“我知道你们要求用伏特加抵偿部分工程款。”威廉三世的回答让摩根愣了一下。

帝王从王座起身,军靴踏在镶嵌莱茵石的地板上,发出清脆的回响:“但德国不是苏联,我们不会用国家命脉换取贷款。”

摩根离开柏林时,带走了经过修改的协议:

1、通用汽车获得柏林组装厂的建设许可,但产能的40%需用于生产卡车

2、摩根财团可购买德国住房债券,但单笔投资不得超过1000万美元

3、美国企业在莱茵兰的投资,必须与德国企业成立合资公司

“这是我见过最苛刻的外资协议。”摩根在给柯立芝的信中写道,“威廉三世不仅是在重建德国,更是在重塑世界经济秩序,他用住房计划做诱饵,钓走了我们的技术,却只给了我们市场的边角料。”

当摩根的专列驶离柏林时,他补充道:“威廉三世是我见过最懂得资本游戏的君主,他用中世纪的王权形式,玩着最现代的国家资本主义。”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