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哥的私掠队伍一早上天刚亮就走了,帖木儿苏丹能在短短几十年里打下一个横跨中亚的庞大王国,主要优势就在于军制。
帖木儿汗国是个多重制度并存的国家,在帖木儿征服撒马尔罕之前,为了证明自己是黄金大帐正统汗国,汗国上下一直以成吉思汗颁布的大札撒为主。
当伊斯兰教传的沙利亚法和大札撒发生冲突时,往往以后者为主,主要原因就是为了拉拢游牧民族的人心。
帖木儿汗国鼎盛时期有四十个蒙古万户为的帖木儿提供大量优质骑兵,其中最精锐的部分就是蒙哥他们这些百夫长的所率领的草原武士。
以李如风的认知来看,蒙哥手下那些武士已经出具职业化军人的雏形了,整个土默特万户倾尽全力供养着他们,除了养马的任务之外,他们平日里不是在学习听从号令,整编队形,就是在磨练武艺。
相比于汗国内部那些已经开始农耕化的部落,这些位于边疆地区的土默特万户在人口结构上更优秀,基本都以青壮年为主。
李如风根据自己的观察猜测朵思忒万户的总人口数应该三到五万之间,可惜老萨满对数字的理解仅限于二十以内的加减法,不然会更精准一点。
即使如此,朵思忒所领导的这个万户里,类似蒙哥他们这种即使在非战时状态,也保持着全脱产模式的职业军人也不过维持在六个百人队的规模。
这也是蒙哥敢以百夫长的身份,在李如风面前放出豪言,说草原上的风向要变的原因。
这六个常备百户里的武士,他们不仅是职业士兵,还是战时的基层军官,一旦朵思忒开始征兵,让整个万户进入战争模式,蒙哥的实力就会飞速膨胀。
如果他再拉拢几个和自己平级的百夫长,背后有几个那颜的支持,掀翻朵思忒确实不算难事。
“如风,他们留下不少粮食和肉,足够那几个伤员在我们这度过整个夏天了。”头人兀儿浑有些拘谨的出现在李如风身边,即使他们已经相处了两年多,兀儿浑依然能感觉到自己和李如风之间的距离感。
这距离感,远比他以前见帖木儿苏丹时感觉到的还要远。
别看兀儿浑现在看着就是个干巴瘦的小老头,实际上他才四十岁,二十年前他还打着察合台汗国的旗号策马河中地,梦想着自己有一天能重新将那片土地夺回来。
可惜所有的梦想都在马倒下那一刻破碎了,他成了那些混血杂种俘虏,奴隶,半生流离,才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找到了归宿。
老萨满是救他于水火的恩人,而李如风则是老萨满选定的继承人,他理应献上忠诚。
“和以前来的伤员一样,别让他们见风,别给他们喝酒,每两天检查一次伤口,更换棉布。”李如风从巴特尔手中接过一碗加了蜂蜜的羊奶,这是他来到这个世界后最大的精神享受。
也许是前世就口味比较重的原因,出生在内蒙古的李如风最少对部落里的饮食很适应,也没出现乳糖不耐的症状。
就在兀儿浑点头的时候,一声腹鸣声打断了他们的对话,李如风这才看见巴特尔身后还藏着一个神色紧张的少年。
李如风拍了拍脑袋,他都忘了自己昨天又收获了一个奴隶来着。
“给他吃的,然后带他洗漱干净,再带来见我。”李如风看着对方满是泥土的衣衫指示着巴特尔。
听见李如风的话,那个奴隶少年明显变得更紧张了起来,他显然担心自己会遭受另一种意义上的痛苦...
巴特尔用力拍了对方一巴掌,但语气依然温和:“跟我走,别担心,如风萨满是个好人。”
李如风并不在乎新奴隶的想法,他正皱着眉头思考着自己,以及部落的未来。
别看他昨晚跟蒙哥谈笑风生,看起来胸有成竹,但那是因为昨晚稍有不慎,搞不好自己就身首异处了。
蒙哥才和自己合作了三次,就突然找他一起‘谋反’,显然是看中李如风的威望和能力。
长生天信仰虽然式微,但在这群蒙兀儿人中多少还是有些威望的。
李如风不是怨天尤人的性格,形势比人强,弱肉强食这种事在这片土地上天天都在发生,自从远远参观过阿勒颇城外的景观后,他就强迫自己开始适应这种生活了。
更何况,蒙哥多少还给他留了点利益和面子,只是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打乱了李如风最开始的计划。
自从他名正言顺的从老萨满那接管了部落的大权,李如风对整个部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他不是很么天纵奇才,没法一上来就能把一个国家,或是一座城市管理的井井有条,但一个人口不过四五百人的部落,对李如风而言恰到好处。
老萨满的威望,他的医术,综合在一起造就了李如风的话语权。
对一个落后的半游牧半农耕部落而言,李如风就代表着最高生产力,他以一己之力,让过去十九个月里,四十五个新生儿中的三十四个都健康的降生,只有四个产妇死于临盆时的各种意外。
高达五十点的医术,让李如风就像有魔力一样,即使在这片找不到靠谱消炎药,没有止血剂,消毒全靠烈酒的方外之地,也能保持着相当离谱的手术成功率。
李如风要求部落不再以游牧的形态在草原上不断迁徙,而是选择了一片足够肥美的草原,进入了有规划性的轮牧状态。
他不是全知者,只能提出轮牧这个概念,以及一些基本概念,比如注意筛选牧草种类,定期拔除杂草等等,剩下的就只能交给那些放牧了一辈子的牧民自己想办法了。
李如风得让这个部落停下来,才能有更充足的时间去发展。
不然游牧部落唯一的发展方式就是打仗,就像蒙哥那样,抢劫商队,或者那些比自己更多弱小的部落,吞并他们,壮大自己。
李如风不具备这个条件,也不想那么做,他有更好的选择——商路。
让部落从部落变成定居点只是第一步,目前已经初见成效,最少第一轮轮牧没有出现太多问题,虽然牧民们增加了工作量,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看管牧群,但最少李如风不用再跟着来回迁移了。
想让定居点吸引到商队,就需要安稳的周边环境,而阿勒颇附近最大的危险就是他们这些帖木儿汗国的戍边部落。
李如风原本打算再积攒一些威望,再交好一些类似蒙哥的实权军官和贵人,可以靠刷脸以及承诺分享利益,在边境打开一条商路。
结果现在身后发生了叛乱,朵思忒为了自己的地位,打算响应平叛,李如风的商路计划算是腹死胎中了。
朵思忒万户一旦开始征兵的话,部落最少要提供六十个名义上的骑兵,并且自备武器和弓箭,那基本就是整个部落一半的男人了。
李如风对蒙哥那伙人的叛乱还是有信心的,毕竟整个土默特万户有一大半人都是蒙兀儿人,他们无论在人数上还是战斗力上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朵思忒显然察觉到了这一点,这一次起兵平叛,他大概是想接着老苏丹还没消散的威名赌上一把,赌自己能一战而胜,快速打通和汗国之间的通道。
而蒙哥所代表的集团,则想借此机会掌握自己的命运。
风朝西刮的意思是,他们干完这一票,干脆向西投了奥斯曼人,朝东刮则代表着先做掉朵思忒,然后根据身后大不里士攻防战的胜负,在决定站在哪一边。
总而言之,先杀朵思忒这件事是躲不开的。
李如风很讨厌这种被迫终止计划的感觉,部落外那一圈看起来很便宜的木栅栏,那个不怎么起眼的辕门,以及被帐篷围在中间,李如风带着人亲手平整起来的小广场,这些东西都是有成本的,而且价值不菲。
为了那点东西,他几乎掏空了部落为数不多的余钱,还搭上了自己这一年的全部积蓄。
广场旁边,正在建的部落第一栋用石头搭建的房子,所有人都以为那是李如风给自己造的房子,但他其实是打算把那当成学校用。
整个部落算上他和巴特尔,只有一个半人会写字,那种精神上的寂寞远比生活上的苦难更难以忍受。
巴特尔不知道什么时候带着填饱肚子,洗涮干净,看起来精神多了的新奴隶回到了李如风身边。
但他看见李如风正在思考,就保持了沉默。
巴特尔经常看见李如风陷入这种沉思状态,老萨满总是说,那是智慧的火花正在碰撞,并让他保持安静。
现在老萨满不在了,负责让人保持安静的人,变成了他。
巴特尔希望自己将来有一天也能像如风萨满一样,满脑子火花,碰的啪啪作响...
“你叫什么名字?”李如风放弃了为已经不可避免的损失而懊恼的行为,只是长叹了一口气,对身后的年轻人问道,“你识字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