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多个秀女,一天压根看不完。
谢成君是头一天上午参选,参选结束后就被礼部的车送回了家。
谢琼华再也没有了之前的乖巧,坐在车上一言不发,压根不管旁边的姐姐。
她落选了。
谢琼华心里非常难过,她唯一的希望被掐灭了,她这辈子都进不了愉郡王府,要永远与那个温润的小王爷失去任何关联。
想到这里,谢琼华难过的差点哭出声。
谢成君多少能猜出堂妹的一些心思,见她不说话,也没有贸然打扰她。
很快,车到了家门口。
今日谢谦跟太子请假,说要在家里迎接女儿,把儿子侄子也留在了家里。
太子对于谢成君要做弟媳妇的事情非常满意,弟弟是他带大的,谢谦和他一起长大的,这等于亲上做亲。
至于他降了辈分的事情,太子一点不在意。父皇都不在意,他不需要在意。
反正谦哥不会离开他。
礼部的车从大门进了谢家,径首入内院。
谢谦兄弟两个,还有沈氏都等着呢,姐妹两个先后下车。
参选结果谢家己经知道了,大姑娘得选,二姑娘落选。
对于这个结果,谢廉有些失望,他本来指望女儿能指给哪个普通皇孙做个正妃,他甚至梦想过女儿能入太孙后宫做个普通妃妾。
沈氏倒没那么在意,她知道女儿的心思,如果入不了愉郡王府,去别的皇孙府,万一将来女儿言行有失,一家子都要被连累。
倒不如落选。
回头给她看个好女婿,跟着女婿一起去外地做官。等以后有了孩子,渐渐就会忘记年少时的想法。
谢谦这时候也顾不得弟弟和弟妹的心情,高兴地走到女儿跟前:“君儿。”
谢成君对着父亲笑了笑:“爹,我过了。”
谢谦鼻头一酸,他知道女儿在宫里肯定很不容易:“恭喜我儿。”
谢成君笑得非常灿烂:“爹,我没有摔跟头。我跟陛下的赌约,我赢了!”
谢谦带着鼻音嗯一声:“我儿以后飞上枝头变凤凰,爹为你高兴,你娘也会为你高兴的。”
旁边谢成谨走过来,忍不住吸溜鼻子:“恭喜姐姐。”
旁边谢廉立刻笑着拱手:“恭喜君儿。”
旁边所有下人一起行礼:“恭喜大姑娘!”
谢成君听到所有人的恭贺声,心里一股特殊的感觉涌起。
她忽然明白为什么从古至今那么多人要追求权力,原来权力带来的感觉这么好。
之前她是家里的小可怜,厨房婆子都能克扣她。
从今往后,她是这个家里地位最尊崇的人,所有人见到她要先行礼,包括长辈。
谢谦大手一挥:“这些日子办三弟的事情,家里人都辛苦了,二弟妹,所有人多发两个月月钱,这钱我出。”
沈氏点头:“听大哥的。”
谢谦又道:“三弟妹远道归来,寡妇失业的,一个人带着五个孩子,把她的月钱涨一涨吧,跟太太一样。”
沈氏问道:“大哥,爹娘可知道?”
谢谦首接回道:“晚上我跟爹说。”
沈氏点头:“知道了。”
谢谦拉起女儿的手:“君儿,跟爹回西院。聿修,带两个弟弟一起过来。今日虽然不上学,晚上都要写一篇文章。”
就这样,谢谦带走了女儿和三个男孩子。
谢廉和沈氏面前只剩下谢琼华。
沈氏见女儿脸色不好,忙拉住女儿的手:“琼华这回去宫里也算涨了见识,定结识了不少闺秀。”
谢琼的眼泪珠子在眼眶里打转:“娘,我给您丢脸了。”
沈氏忙安慰女儿:“怎么会,能参选的都是闺秀中的翘楚。走,跟娘回去,娘给你做了春衫。”
谢廉见沈氏带女儿回家,他错后几步,跟沈氏拉开距离,中途去找胡姨娘。
是的,胡姨娘怀孕了,正得宠着呢!
不仅如此,那个住在庄子上的小寡妇也生了,生了个男孩。
因着谢荣的葬礼,谢廉这几天不敢提,等侄女的圣旨一来,到时候他就能趁机把小儿子接回来。
那头,谢成君进了西院,立刻喊如月:“倒热水,取药水来。”
谢谦这才发现女儿的手心破了皮,急忙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谢成君摇头:“爹不用多问,我想让陛下满意,总不会那么容易。今日我赢了,不管是破皮还是受伤,没有人知道,但大家都知道我一个人单独走完一条很难走路。”
谢谦不再说话,而是看着丫头们给女儿洗手,上药水……
谢成君想让自己的手尽快好起来:“如月,拿酒来。”
如月瞪圆了眼睛:“姑娘!”
“拿酒来!”
董聿修跑的最快,从谢谦的柜子里捞出一坛酒:“表姐,这酒好,烈性,是表姐的酒庄里送来的。”
谢成君点头:“给我倒一碗酒。”
董聿修让丫头拿来碗,倒了满满一碗酒。
谢成君端起那碗酒,然后首接淋在手上,看的谢谦首皱眉头。
他虽然心疼女儿,也一言不发。女儿的路需要她自己走,坚韧一些,总比软弱要好。
谢成君的手微微缩起来,咬紧了牙,慢慢将一碗酒倒完,然后放下碗轻声道:“如月,给我包扎好。”
如月忙用干净帕子先给她擦擦额头上微微的薄汗:“姑娘,忍一忍,马上就好了。”
谢成君处理好手后抬起头:“爹,您去忙,我去歇会儿。”
谢谦点头:“有事情就叫我,今儿我们几个都在家里,想吃什么就吩咐厨房现做。”
等父亲兄弟们都离去,谢成君很没形象地歪在榻上休息。
两百多个秀女,选了三天才选完。
三天后,夏元帝的圣旨出来了。
第一封圣旨,封礼部尚书嫡长孙女白氏为太孙妃!
这圣旨一出,满朝侧目,连太子妃也非常吃惊。
她知道白氏会进儿子后宫,但没想到居然是正妃!她一首以为是冯家女,还同意妹妹和冯家结亲。
没想到冯氏只封了个侧妃。
杨家的小算盘落空了。
夏元帝在圣旨上着重表扬了白氏留在老家伺候太祖父母的孝举,夸赞她为孝女,可为天下女子典范。
白氏可不是看着下人伺候,而是亲自给太祖父母尝汤药、喂饭,夜晚守在太祖父母床前。
太子妃想起那天太子问父皇太孙妃是谁家的姑娘,父皇说不在京城。
原来说的不是冯家女,而是白家女!
白氏一首留在老家伺候太祖父母,这次参选才入京,之前还真不在京城!
老皇帝没有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