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大哥,”
杨再兴“噌”的站了起来“圣公待我有知遇之恩,我怎能半途离他而去。”
方腊是浙江农民起义的领袖,自称“圣公”。
晁盖闻言一怔:“圣公?杨兄弟说的是方腊?”
杨再兴重重地点了点头:“正是。我的家乡在湖南武冈军(今新宁县一带),去年,官府借着花石纲的名义搜刮民财,我的父母因为拿不出钱来,被官府打死。我为报父母之仇,和官府拼斗,终因寡不敌众。正巧遇到圣公,把我解救。“
杨再兴看了看晁盖:“晁大哥,你说,我能离他而去吗?”
晁盖拍案道:“好兄弟,重情重义,更显英雄本色。不过...”
他话锋一转:“方腊在江南起事,终究难成气候。不如这样,你先随我回梁山看看,若觉得不合适,我绝不强留。”
杨再兴斩钉截铁的说道:“哪怕圣公只有一兵一卒,我也绝不会背叛他而去。”
晁盖见杨再兴如此重情重义,心中更加敬重,便也不再强求。
他拍了拍杨再兴的肩膀,郑重说道:“好兄弟,你有这份情义,我晁盖佩服!既然如此,我也不勉强你。但是,你记住,无论何时何地,梁山的大门都永远向你敞开。”
杨再兴闻言,眼眶微红,抱拳道:“晁大哥如此厚待,杨再兴铭记于心!大恩不言谢,我就不再说谢谢了,我会记得兄弟们。”
柴进在一旁感叹道:“杨兄弟真乃义士也!”
林冲也点头道:“杨兄弟年纪虽轻,却如此重情重义,令人钦佩!”
杨再兴又向众人拱手:“诸位大哥,杨再兴就此别过。圣公那边战事紧急,我必须尽快赶回去。”
“柴大官人,取一百两银子给杨兄弟。”
“是!”
柴进从包袱中取出来银子,递给杨再兴。
晁盖还真有点舍不得杨再兴离开,这可是北宋灭亡后,南宋最勇猛的一位将军呀!
“兄弟,路上小心。这些银两你带着,以备不时之需。”
杨再兴也不再客气,伸手接过银子,深深一揖:“多谢大哥!”
晁盖又把自己的马牵出来,让杨再兴骑上:“兄弟,一路上多多珍重!”
杨再兴翻身上马,勒住缰绳,朝着众人抱拳道:“诸位哥哥,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咱们后会有期!”
夕阳西下,杨再兴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官道的尽头。
晁盖站在原处,看着杨再兴的背影失神。
“天王哥哥!这杨再兴只是很普通的一名少年,您怎么对他这样看中呀?”
柴进看着晁盖的表情,不解的问道。
“哦!”
晁盖总不能说:我是穿越过来的,我有预知未来的能力,这杨再兴以后可是勇冠三军的抗金名将。
嘴上随口说道:“杨再兴义气深重,少年英雄,以后必成大器。我梁山要想发展壮大,便需要更多这样的人才啊!”
“哥哥所言极是,”
柴进也感叹道:“这杨再兴年纪轻轻,却有如此胆识和义气,将来必成大器!”
林冲也道:“是啊,只可惜不能为我梁山所用。”
晁盖看到林冲和柴进都有点伤感,便笑道:“人各有志,不可强求。他能如此忠于方腊,正说明他是个可交之人。将来若有机会,或许还能并肩作战。”
林冲也忙点头:“哥哥所言极是,此事必能如愿!”
三个人回到客栈,天色己经黑下来了,晁盖这时候想起了另外一个人。
这个人便是南宋另一位抗金名将,家住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的岳飞岳鹏举。
岳飞出生于1103年,晁盖算了一下日子,今年是1121年。
那么,岳飞现在的年龄应该是十八岁,现在,应该还在地方部队当兵,也就相当于我国刚解放时期的民兵。
岳飞真正入伍正规军应该是在明年,也就是1122年。
晁盖心中不由感慨:岳飞啊岳飞,你以后是我的朋友,还是敌人呢?
“嗖嗖!”
“砰啪!”
一阵烟花的响声,打断了晁盖的思绪。
他抬头望向窗外,只见夜空中绽放着绚丽的烟花,映照得兖州的上空都亮如白昼。
“今日是什么节日?竟有如此热闹的烟花?”
晁盖疑惑地问道。
柴进笑道:“哥哥,你这几天太忙了,今天并不是什么节日,不过,明日是冬至啊!”
“明天冬至,今天便有这许多人放烟花?”
“是呀,有很多人为了庆祝冬至,会提前放烟花,特别是一些年轻人为了哄女孩子开心,也会放烟花。”
晁盖闻言恍然,笑道:“原来如此,倒是我疏忽了,冬至大如年,难怪百姓们这般欢喜。”
林冲望着窗外璀璨的烟火,若有所思道:“这烟花绚烂,却转瞬即逝,倒让人想起人生无常。”
晁盖知道林冲是想起了从前,那些做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日子,可能还想起了自己的娘子。
柴进伸手拍拍林冲的肩膀:“教头何出此言?如今咱们兄弟聚义梁山,正是大展宏图之时,该当痛快畅饮才是!”
晁盖哈哈一笑:“柴大官人说得是!小二,上酒来!咱们今夜也提前庆祝冬至,不醉不归!”
晁盖他们住在兖州客栈,也是兖州最大的客栈了。
这家客栈不但能住宿,饭菜做的也不错。
晁盖并没有去“醉仙楼”酒楼,那里是水泊梁山设在兖州的情报处,如果常去的话,也担心被官府察觉异常。
酒过三巡,晁盖借着几分醉意,忽然问道:“二位贤弟可曾听说过,相州汤阴有个叫岳飞的年轻人?”
柴进思索片刻,摇头道:“小弟不曾听闻。哥哥怎的突然提起此人?”
林冲也露出疑惑之色。
晁盖轻轻抿了一口酒:“此人年方十八,却胸怀韬略,将来必是国家栋梁。”
柴进笑道:“哥哥慧眼识人,既然看重此人,何不派人去相州寻访?若真如哥哥所言,邀他上山共聚大义岂不美哉?”
晁盖却摇了摇头,叹道:“此人志在报国,恐怕不愿落草。”
林冲闻言,大怒:“哥哥何必妄自菲薄?我梁山替天行道,扶危济困,未必就辱没了他。”
晁盖心中暗叹:看来,南宋的将领和北宋的这些英雄,并没有什么交集。
自己现在所处的北宋,是按照宋朝的正史去发展,还是会按照《水浒传》的脉络发展下去呢?
看来,历史本来就没有真相,一切皆有可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