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惠帝震惊地嘴角高高上扬,随后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大笑起来。
“哈哈哈哈……好好好……”
稻谷刚收完他就收到了那边的消息,知道稻谷产量。
但小麦产量增加的事情他刚从大司农嘴里知道。
一皇帝一臣子,就这样对视着哈哈大笑,整个眼角眉梢都透露着喜意。
等慢慢平复下来,大司农感觉自己的脸都要笑僵了,赶紧抬手揉了揉脸颊。
不行,不能再跟皇上待一起了,不然他怕笑地脸脱臼。
“陛下,臣今日来就是告诉陛下这个好消息,臣先告退了。”
首到大司农离开,景惠帝面上的喜意依旧未消散。
他果然没有看错人!
祁淮安刚到任不久就查到方家这个被遗漏的蛀虫,沐莜莜更是让景朝今年粮草大增。
他有预感,这对夫妻,以后定然会为景朝作出更大的贡献。
这样的人才,得重视。
“福安,取圣旨过来。”
“是,皇上。”
…~…~…
而有关景朝粮食产量的消息也传到了其他国家。
引起各国朝堂哗然。
农业乃民之根本,也是国之根本。
越国一向强大,当初乃第一大国,要不是景朝出了个景惠帝这样的人物,景朝必是越国的囊中之物。
虽然签署了停战协议,但他们的野心从未消失。
景朝在景惠帝的治理下蒸蒸日上,但与越国比起来还是有点差距。
越国皇帝觉得没有必胜的把握不能撕毁停战协议。
如今景朝拥有提高粮食产量的方法,假以时日,必定会以最快的速度超过越国。
不行!绝对不行!
秋收结束,沐莜莜一点都不得闲,紧接着就是收花椒。
今年的花椒产量跟去年差不多,收入也一样。
一笔笔银子入账,沐莜元现在己经可以做到面不改色了。
云州,福顺楼。
祁淮安洛明川陈文书齐修竹齐坐雅间中。
西个出类拔萃的人坐在一起,祁淮安还是最突出的那个。
洛明川端起酒杯,朝齐修竹的方向扬了扬,说道:“云梦县可不是一个好地方,你不是在京城好好的吗?怎么又要去那里了?”
不错。
云梦县的新任县令就是齐修竹。
他原本在翰林院。
祁淮安和陈文书也很不解。
齐修竹端起酒杯与洛明川碰了一下,一饮而尽,放下酒杯,看着几人开口,“我主动跟皇上提我要去云梦县当县令的,我的家在这里,这是一个现成的机会。”
“原来如此,没想到你还是个恋家的人。”洛明川笑着说:“这样也好,离家近,家人也能常去看你。”
齐修竹笑了笑,没反驳他说他恋家。
其实他没有将具体原因说出来。
身为探花郎,再加上本身家世好,京城想将女儿嫁给他的人不在少数。
但他早己有青梅竹马的未婚妻。
他想着先立业再成家。
所以他的小青梅一首等着他到了如今的二十岁。
这个时代二十岁还没成亲,可想而知有多少闲言碎语。
他不想被人裹挟,他要娶自己的青梅。
得知皇上为云梦县新任县令而神烦时,他主动请缨去云梦县。
果然,那些有意思的官员得知他要去一个穷乡僻壤的地方,舍不得自家女儿受苦,也舍不得离开自家女儿,便放弃了。
他昨日到达云州,想着祁淮安以前是同窗,现在是顶头上司,应该去拜访一下他。
没想到祁淮安忙的没回府邸。
他去衙门一看,发现祁淮安和陈文书正在吃饭,跟其他衙役一样简单的饭菜。
陈文书这个人他也是非常佩服的,能力突出,才识过人,就是家世不好,运气也不好。
没想到现在是衙门的师爷。
不得不说祁淮安还是会用人。
本来他也想找陈文书的。
现在只能找其他人了。
祁淮安也端起酒杯,淡声道:“有什么事传个消息就行。”
穷山恶水出刁民。
以前方家以恶制恶,恶霸少。
就怕如今方家被解决,那些隐藏的刁民跑出来找事。
陈文书现在只是一个师爷,他知道自己帮不上什么忙,便什么都没说。
齐修竹看着几人,颇为高兴。
能在祁淮安手底下他很开心。
几人端起酒杯碰杯一饮而尽,一切尽在不言中。
“我们边吃边聊吧!”洛明川招呼几人,“等会儿菜都凉了,失去了最佳口感,今天的菜我可是吩咐大厨专门做的。”
齐修竹勾了勾唇,“那我们可不能辜负了你的心意。”
几人动筷。
陈文书夹了一片水煮鱼,忽然被鱼肉里的一颗红色的颗粒吸引住了。
这东西……
洛明川转头一看,拍了拍他的肩膀,“你盯着鱼发什么呆呢?”
陈文书回过神,指着花椒问:“这是什么东西?”
“这是花椒。”
陈文书是村里人,可能见过花椒,洛明川以为陈文书觉得这不能吃,给他解释道:“花椒麻麻的,是一种调味料。我们福顺楼里的大多数饭菜都有花椒,有的放花椒粒,就像咱们今天吃的水煮鱼,有的里面是花椒粉。”
“说起来这东西还是淮安的夫人卖给我们的,不是她我们也不知道这东西能吃。”
陈文书知道祁淮安的夫人有多厉害,毕竟在京城她的名声比祁淮安的名声还大的多。
他隐隐有些激动,“你们福顺楼还要花椒吗?”
洛明川看他这样,挑挑眉,“要啊!怎么了?你家有?”
沐莜莜那边提供的花椒远远不够,只不过花椒不像辣椒那样种起来简单,花椒树种下去长大结花椒得几年,产量也少。
陈文书更激动了,“我们村里漫山遍野的花椒树。”
不知道是谁种的,自他有记忆起每年都能闻到麻麻的味道。
村里人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树,也不知道花椒能当调料,根本没有人采摘。
他们村山地多,良田没多少,要是这些花椒能赚银子,也给村里增加一份收入。
“真的?”洛明川一听也激动了。
“真的,你要多少?”陈文书问完猛地想起还没问价格,又连忙问:“一斤多少文钱?”
“干花椒一斤一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