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三月的京城
暮春三月的京城,空气中浮动着柳絮和暖风的气息。护城河畔的“揽月楼”今日格外热闹,雕梁画栋间衣香鬓影,环佩叮当。一年一度的“赏春诗会”正在此举行,这是京城才子佳人展示才华、结交名流的盛事,也是各方势力心照不宣的角力场。
楼内临水的高台上,纱帘轻拂,案几上摆放着时令瓜果与清茶。太子萧景琰端坐上首,一身杏黄常服,笑容温煦,眼神却带着惯常的审视,扫视着满堂宾客。三皇子萧景瑞坐在稍下首,紫袍玉带,把玩着手中的玉扳指,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算计。其他几位皇子、勋贵子弟、世家小姐们也按身份落座,低声谈笑,目光流转间俱是试探与衡量。
沈婉清坐在靠窗的位置,身边是她的闺中密友、吏部侍郎之女苏静姝。她今日穿着一身水碧色云锦襦裙,外罩月白轻纱半臂,发髻间只斜插一支点翠步摇,素雅清丽,在一众珠光宝气的贵女中反而格外引人注目。她并非京中贵胄,而是随父亲——江南富商沈万山进京拓展生意,受邀而来。此刻,她微微垂眸,纤长的睫毛在白皙的脸颊上投下淡淡的阴影,安静地听着台上一位锦衣公子慷慨激昂地吟诵着一首咏牡丹的诗作,词藻华丽,却难掩空洞。
“好!王公子此诗,当真是富贵风流,尽显牡丹国色!” 三皇子萧景瑞率先抚掌笑道,眼神却意有所指地瞟向太子。
太子萧景琰亦微笑颔首:“王侍郎家的公子,果然家学渊源。” 语气平淡,听不出太多情绪。
沈婉清端起茶盏,轻轻抿了一口,掩去唇边一丝不易察觉的无奈。这些诗作,或堆砌辞藻,或故作深沉,却总少了几分真正触动心弦的灵气。她抬眼望向窗外,护城河水波光粼粼,岸边垂柳依依,几只画舫缓缓驶过,倒映着蓝天白云。一股莫名的思绪涌上心头。
就在这时,一个略显轻佻的声音响起:“听闻江南沈家商通南北,富甲一方,沈小姐更是才名远播。今日盛会,不知沈小姐可否让我等开开眼界,领略一番江南才情?” 说话的是户部赵尚书的幼子赵文轩,一个出了名的纨绔,此刻正斜睨着沈婉清,眼神带着几分轻蔑和挑衅。商贾之女,在他们这些自诩清贵的世家子弟眼中,终究是低了一等。
众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沈婉清身上。有好奇,有审视,更多的是等着看笑话的玩味。苏静姝担忧地拉了拉她的衣袖。
沈婉清放下茶盏,缓缓站起身。她身姿挺拔,仪态端方,脸上不见丝毫慌乱,反而带着一种沉静的从容。她对着众人微微福了一礼,声音清越如珠落玉盘:“承蒙赵公子抬爱,婉清才疏学浅,不敢在诸位大家面前班门弄斧。只是适才观窗外春水行舟,心有所感,偶得几句,权当抛砖引玉,请诸位品评。”
她莲步轻移,走到高台中央。春日的光线透过雕花窗棂,柔和地洒在她身上,仿佛为她镀上了一层光晕。她略一沉吟,目光扫过窗外繁忙的河面,那些穿梭的商船,承载着无数货物的流转,也承载着无数人的生计与梦想。一个念头在她心中清晰起来。
“**舟楫破浪非争渡,**” 她开口吟道,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第一句便打破了咏春的常规,以“舟楫破浪”起兴,气势顿生。
“**载得南北货殖通。**” 第二句点明“货殖”,首言商业流通,这在贵族诗会上显得格外大胆而新颖。
“**浮沉岂惧风波恶?**” 第三句笔锋一转,道出商途艰险,暗喻人生起伏。
“**经纬纵横自在天!**” 最后一句,她微微抬高了声音,目光明亮而坚定,将“经纬”既指织物的纹路,又暗喻商场乃至天下的格局,那份睥睨风浪、自在掌握命运的豪情与智慧喷薄而出!
西句吟罢,满堂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