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秘书拿着他的新合同,戴着他新职位的身份,视死如归的来到陆离这里。
陆离的这边,打卡的员工刚开始还好的慢慢的人越来越多,被他改的考勤系统加载过量。
系统突然出现许多bug和乱七八糟的的东西乱跳动,控都控制不住。
陆离蹲在服务器机房角落,对着闪烁的代码屏幕愁眉苦脸。之前被他改得乱七八糟的区块链考勤系统仍在“罢工”,赵秘书递来的《紧急修复需求单》己经堆成小山,连陆家大哥都在家族群里发了条“严肃”表情包——配图是只举着扳手的霸王龙。
陆离面对罢工的区块链考勤系统,首要任务是全面梳理问题。他仔细查阅赵秘书递来的《紧急修复需求单》,结合系统报错日志,标记出系统卡顿、数据同步异常、角色与员工对应混乱等核心故障点。同时,通过与使用部门沟通,明确系统需具备高稳定性、员工信息精准匹配等需求,为后续优化指明方向 。
陆离头疼。拍了自己一个脑瓜子,“这破系统……”。
陆离戳了戳屏幕,正当他一筹莫展时,突然收到一条匿名私信,头像是个简洁的齿轮图案:“试试用生物特征锚定技术,把角色名和员工工牌ID做哈希绑定?”
“哈希邦定?大神!”陆离眼睛一亮,立刻噼里啪啦敲起键盘一顿操作。
他没猜到,此刻在季氏量子中心顶层,季君麒正看着监控画面,嘴角噙着浅笑,手指在平板电脑上删除了刚打下的“笨蛋,要先调用底层协议”,换成了更温和的提示。
陆离依据提示,决定采用生物特征锚定技术与哈希绑定策略。具体操作上,先搭建生物特征采集模块,支持指纹、人脸等信息录入;再运用哈希算法,将员工工牌ID与系统角色名进行一对一加密绑定,确保数据不可篡改与精准对应。
陆离摒弃原“动漫狂欢”风格,将登录界面替换为动态恐龙图鉴。他收集大量恐龙素材,运用前端动画技术,为每种恐龙设计独特的动态展示效果,如霸王龙的霸气甩尾、翼龙的展翅翱翔等。同时,根据员工性格与岗位特点分配专属恐龙代号,如赵秘书因工作高效被赋予“迅猛龙·效率担当”,前台小妹因声音甜美获得“副栉龙·甜美发声”。
陆离搭建问题库,通过爬虫技术抓取陆氏地产、季氏新能源等公司业务资料,结合恐龙百科知识,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自动生成混合问题。例如,获取“龙骨大厦”地基深度数据后,与梁龙平均体长对比,生成“陆氏地产新开发的‘龙骨大厦’项目,其地基深度相当于几只梁龙首尾相连?”这类问题。
在打卡页面设置输入框与提交按钮,员工回答后,系统立即调用算法验证答案,若回答正确则记录打卡成功,并展示相关恐龙知识拓展内容,增加趣味性与知识传播性。
系统开发完成后,陆离在小范围内进行测试。邀请部分员工模拟打卡操作,收集他们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问题难度不适配、界面加载缓慢等。同时,运用性能测试工具,监测系统在高并况下的响应时间、吞吐量等指标,发现并修复了多处代码性能瓶颈。
季君麒在量子中心顶层通过远程监控,发现系统存在能耗过高与日志冗余问题。他运用专业技术,对系统底层代码进行深度优化。通过算法改进降低计算复杂度,优化数据库查询语句减少资源占用,将系统能耗降低23%;同时编写脚本自动清理错误日志,释放服务器存储空间,提升系统运行效率。
经过多轮测试与优化,全新考勤系统正式上线。陆离与IT部门提前向全体员工发布操作指南与常见问题解答文档,开通技术支持专线,及时处理员工反馈的问题。
系统上线后,陆离持续关注用户反馈与业务需求变化。根据员工对恐龙知识的浓厚兴趣,计划后续增加恐龙主题的知识科普板块;结合季氏传媒短视频的热度,考虑开发与短视频平台的联动功能,进一步增强系统的趣味性与实用性 。同时,与季君麒保持技术交流,不断优化系统性能与功能,确保考勤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
看到这样的结果,陆离终于松了口气,毕竟问题是他制造出来的,而且对公司的影响很大。不解决他都不放过自己。
赵秘书书也同样松了口气,看着瘫在电脑桌上的人。心想:或许,我这个善后专员也不是很难做。想起刚才陆二少说的‘(老爷子常说,非常之人,需非常之法。陆离…是陆家的珍宝,也是未来的变数。照顾好他,就是守护陆氏的未来)。“闹心的小恐龙,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哦,不是,是不要让我们大家失望。”
或许从这一刻起,赵秘书是真心愿意和陆离绑在一起了。他不知道的是,他这一刻的决定,给了他将来多大的财富和位置。
全新的考勤系统正式上线时。员工们发现,登录界面的“奥特曼打小怪兽”变成了动态恐龙图鉴,每个人的名字旁都跟着一只专属恐龙:赵秘书是“迅猛龙·效率担当”,前台小妹是“副栉龙·甜美发声”。最绝的是打卡机制——每天需要回答一道“公司业务+恐龙知识”的混合问题:
“陆氏地产新开发的‘龙骨大厦’项目,其地基深度相当于几只梁龙首尾相连?”
“季氏新能源研发的‘光能板’转化率,在恐龙时代能支撑几只三角龙的日常活动?”
起初大家怨声载道,但几天后,市场部突然掀起“恐龙知识竞赛”热潮。有员工为了答对题,偷偷研究起公司财报和项目资料,甚至有人在茶水间争论“霸王龙的咬合力能否咬穿陆氏军工的新型装甲”——赵秘书在周报里整齐地写道:“考勤系统意外成为企业文化建设工具,建议纳入年度培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