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郎中混异世

第157章

加入书架
书名:
小郎中混异世
作者:
未知
本章字数:
18008
更新时间:
2024-08-13

好芷秋设计的两幅画,一个是闻天阁的角楼,一个是秦爵旗帜。这样如果做在银子上,那将会非常好看的了,好芷秋满意的看了看手中的图画,抬头一看香烛可已经烧了一刻都多了,剩下时间所剩无几,可姐姐还没有动笔。

连忙过来轻声问道:“姐姐还没有想好嘛?”

“你画好了?”

“恩!”说着好芷秋就如同献宝一般把两幅画递了过来,周小姐手捧两张画不由笑道:“妹妹手巧,心思也好,这望夫叩阙之心昭然若揭啊!”

好芷秋脸色一红“姐姐说的什么话,哪有啊!”

略微白了一眼,周小姐轻轻抬起玉手,指了指上面的闻天阁,又指了指秦爵旗,眉宇之间戏谑之色充盈的说道:“还嘴硬,闻天阁,秦爵旗!这不就是希望爵爷加官进爵再进一步?”

看果然瞒不过去,好芷秋直接一嘟嘴嘟囔道:“好了,好了,知道姐姐慧眼识珠,逃不过姐姐法眼的了。这有啥不好,夫荣妻悦,此乃天理。”

“说的不错,可也太张扬了,不若……”

说着周小姐好像想到了什么,心有灵犀落笔有神,寥寥几笔画了下去,只是一幅画,画的内容正是爵爷的旗帜。

好芷秋不乐意的摇晃周小姐的臂膀说道:“姐姐坏,自己画不出,干嘛抄人家的嘛,这夫君看了多不好!”

“梓哪里抄你的了?看清楚…妹妹,你画的秦爵旗,梓可是画的男爵三足靑虵图,哪里抄了?”

定睛一看,还真的如此。虽然两人画的都差不多,可好小姐画的是一个旗帜,而周小姐只选了旗帜之中的三足靑虵。

三足靑虵,那是大夏男爵的标志,和爵旗不同的,比如秦朗的官袍上面绣着三足靑虵,秦朗的官印上面的纽也是三足靑虵纽。

甚至家里的器物上面也都有三足靑虵这个标志,只有三足靑虵上面再写一个秦字,这才是秦朗的旗帜。

三条三足靑虵环绕最中间一个大大秦字就是秦朗的爵旗,要挂在城头上的表明封地身份的一个象征。

可如果把整个旗帜都画进去,那太占用地方了,方寸之间要画那么多东西,这字可就小了。

周小姐这才变通一下,只画了一个三足靑虵在下方,然后上面一个秦字。这样就是选了秦朗内衣里面的足踏三足靑虵图。

把三足靑虵经过拉升变长之后,对秦字产生了半环绕的图样,可以说算是一个非常好看的图案了。

“好了时辰到了,来人啊,把图给爵爷送去。”挥手就打发走了下人,周小姐轻轻清洗了一下双手,这才看到俏立在窗边,满脸不乐意正在发小性子的好芷秋,摇了摇头轻轻过去笑着说道:“怎么嫌姐姐抄你的画了?”

“没有,哪里敢啊,梓只是在想,为何不用双三足靑虵而选一条?其不孤单啊,这好事成双才好嘛!”

“两条三足靑虵?哈哈,妹妹以为那是二龙戏珠嘛?这可不行,而且爵爷只是让我们出个图案罢了,岂可当真,你当那些官吏都是吃闲饭的啊,此事自然那帮臭男人去商量。”

不管两个夫人如何窃窃私语的商量,这边秦朗等得可是万分焦急,当下人手捧画卷从来,秦朗一把就抢了过来打开一看。

顾智高不由笑着说道:“两位夫人真的不愧为爵爷伉俪啊,你看看爵爷要她们画丰城最美物,人家给画了爵爷的三足靑虵爵旗,哈哈哈,恭喜爵爷啊!”

三足靑虵就代表爵爷了,这摆明了,丰城最美就是自己老公嘛!秦朗看了喜滋滋的嘿嘿一笑,点头应道:“既然俩个夫人都一致认为丰城最美就是本爵,本爵也自然当仁不让嘛!”

看爵爷兴致高,那通市经略顾智高连忙顺便拍了一下马屁,轻声问道:“爵爷这图案有了,可选什么字合适?”

“简单啊,听闻庞殳先生的字就连周夫子都称赞,那就让庞殳先生提笔好了!不知先生可否允的啊!”

庞殳先生深吸一口气,连忙恭敬的拱手说道:“知当恭敬不如从命啊,爵爷都说了,下官必勉力而为,就是莫嫌字丑啊!”

说着话,提笔在沙模上写了一个秦字。后面工匠会根据这个字直接去浇筑一个蜡的模具出来,然后继续制造。

牟后生笑着说道:“爵爷,这秦字有了,可另外一面,应当有足两之字,还要写丰城字样,当如何写啊?”

秦朗看了看之后,点头说道:“阳面有本爵旗帜和秦字,就已经说明白身份了,这是本爵铸造的货币,那么阴面就写当壹两银使!

把壹放在中间,上面写当,下面写使,左边为两,右边为银!如此这般……”

秦朗不知道,他随口制定的规矩,成了以后铸币必然使用的一种规范方式,上中左右下五个字,以后但凡铸造货币都使用这套规则。

很快工匠们就作好了一版六十个银元的模具,雕刻出的原模一般为阳文正字,不能直接用于生产,需翻制成工作模。

为了实现碾片功能,整个铸币秦朗要求不要直接铸造成铸币,而是首先铸造成银条板,这样工艺实在简单啊。

仅仅要浇筑出银条哪里需要太费劲,模具工人很快就给制作出来可用的模具了,浇筑上融化好的金属液,就拿出来银条。

因为没有精确的刻度尺子,用大夏的尺子,也看不出一个所以然,秦朗只好让人一遍一遍用锉刀一点点的手工搓了一个磨具,从视觉上觉得差不多,叫人直接开模了。

银条制作出来,就需要碾片工艺了,大夏可没有这一套东西,可大夏有类似的工艺的,只需要用巨石挤压法就可以了。

两个巨大的碾子中间都留有距离,两边有人不停使用劲摇动摇杆,就可以使得碾子因为螺旋的力道向中间挤压。

这种东西只要经过改进就可以成为碾片机。经过了八道工序,总算是让长条的银板,被挤压成合格厚度的银片板。

有了银片板,就可以得到标准统一厚度的标准银板,然后让人选择最清晰的模具做成上下两个阴铜模。

这时候,秦朗叫人做了一个大框架,把正面模具安装上,然后教工人们用大铁锤使用最大力气捶打,这么一锤子下去,就如同盖大印一样,把下面银板给盖下去了。

这工艺太他妈落后了,这就是没有冲压机啊,人力硬砸如同盖章一般,制作一个还好办,要是批量生产根本没办法保证每个都一个力度。

有工匠就出来提出建议了,这要把大油石给吊起来,然后放下,落在木桩上,下面的印章就会落银板上,如此只要高度一致,那么必然用力均匀啊。

可用了油石,力度够了,毕竟银子非常软,并不需要多大力度,可框架啊又支撑不住,好悬没有伤到人。这又七手八脚算是把框架重新制作一套加上了固定设备,使得更加稳重不会产生震动。

重新放入新的银板,巨石落下,只听砰一声响,大夏第一台手动冲压锻造设备算是制作成功了,还是石木结构的,利用巨石自然下落的重力实现的,不过也算挺先进嘛,毕竟是机械制作。

巨石被拉起来之后,工匠就从里面掏出了那个被锤压后的银币,可惜啊,这种一次成型的想法非常好,可效果并非理想。

秦朗想的太简单了,铸造货币,哪怕是用碾压机器直接冲压,也不是现在这个时期能够制作的,在手上这个银币,勉强算是银币吧。

上面的花纹纹路根本模糊不清,那个模具只是用了一次也已经开始出现磨损恐怕难以多此重复使用。

即使如此也让几个官吏如同发现新大陆一般惊喜若狂,纷纷围拢上来相互争相传看新出的银币。

“爵爷,此物新奇,银色瓦量,还有图形,如同工艺品,当可堪用,为何爵爷一筹莫展啊?”

摆了摆手秦朗无奈的看着几个吏员,嘿嘿一笑说道:“这并非我所想要的银元啊,你看这里面图案不告诉你们,你们知道那是本爵的标志嘛?还以为是两条蛆虫!

本爵不要这种阴面的,本爵要凸出来的画面,画面要清晰,要凹凸有致,你看字迹是不是有很多地方连了?这用力不均匀还造成了模子起来时候刮带了,是不是显得如同开槽一般?这都是问题,而且你们看到现在比较亮,也是暂时的,过上一段时间这玩意就黑了,要想亮还要经过酸洗才行……等等……”

秦朗说着话,突然想到了什么,抱着头蹲在地上苦思冥想起来,几个官吏大气也不敢喘,哪些工人们也是一个个蹑手蹑脚深怕惊扰了爵爷。

银材经过冷轧加工后,变得脆而硬,不利于压制花纹。要想留下清晰的花纹啊,就要重新把冷轧后的银板重新加热。

这个工艺秦朗记得上学时候可学过的,现在重新想来又有点不太确定了。要想一次成型也不是不行,那就要用到钢铁构件,因为冲压件最重要的就是下面受力的那个部件,上面施加力量的工具构件现在只要一个巨大石头就可以做到了,以后用水压也一样可以做到。

经过一整天时间,秦朗吃喝都放在将作监,让其他官员都回去办公,自己就打算吃住在工换了。

自己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因为秦朗忘记了关建的烤银板的温度设定是多少,这个要一步一步实验,总结出最佳方案才行,可就费时间了,实验那是没有先例可以借鉴的,只能靠工匠一点点的不断开炉和捶打看看行不行,不行咱们就回炉。

反正数量也不多,损耗极低就算作废了,也可以直接放在炉子里面重新冶炼,这个花纹冲压的问题,一直到了第二天。

两位木作营的老师傅到了,现在他们两人已经托秦朗的福成了公士爵位,头上戴着藤木乌纱,中间插着一根乌木簪子,中间一块青铜的鱼口写着公士二字。

这两位不但带来了全套木匠工具家伙什,还从铁匠营给拐带了几个铁匠师傅,不过都比较年轻属于青壮年接班人身份,不是老工匠。

虽然秦朗进不去铁匠营,可他们两人都可以啊,而且都是公士爵位,这不是秦朗聘的,这可是朝廷恩赐给秦朗这个爵爷的一个荣誉权力。

就是可以指定两个人为公士爵,可爵位还是朝廷颁发的,铁匠营自然是举双手欢迎了,他们也不敢带走里面老工匠啊。

真要带里面工匠出来,那可就变了性质,所以就带了一些学了一些手艺算是能够拿出手的几个年轻一带铁匠出来,这也面子上说的过去。

薛老师傅和郭老师傅的帮助实在太大了,特别是这几个封地急缺的铁匠匠人的加入,使得秦朗的铸币计划得以顺利实施。

原本还在头痛的花纹不清晰的问题,两位师傅也只是嘿嘿一笑,然后就用木头直接雕刻起来,三下五除二就拿两个木雕模子扔给了一个铁匠营来的年轻铁匠。

郭老摸了一把鼻子上,被木炭熏得流淌出来的鼻涕在木头上擦了擦手说道:“宫老二?给做个结实的印章出来!”

“瞧好嘞!”这壮汉人高马大,一声吆喝算是答应下来,直接用就用银税监的火炉开始炼铁起来。

融化银和融化铁,也就是温度差距,使用的器具那是没有什么太大区别的,用量比较少也无需大型炉具,只要坩埚就够了,剩下就是时间问题。

可要把成品铁料给融化成钢铁,那就是手艺活,这个钢铁受力部件一定要坚硬,要顶得住无数次冲击才行。

要是普通的铁件,被这么不断捶打,慢慢上面的花纹就没了,秦朗他们用的铜铸造件,那是几锤下去,上面花纹就一塌糊涂了哦,就因为质地太软。

他们以为银子非常软,根本无需太硬的东西作模具,实际上不是的,锤压下来的力度太大,这模具磨损那是飞快的,要本身材质过硬才能抗住冲击。

而且为了让货币能够更加长久使用,可以有效避免边角的磨损,这就要压铸时候直接使得银币的边角凸起,那就要在上下钢模中有一模圈垫套,用以保证印花时银元统一外径尺寸,边齿纹也在此同时完成。

重新规范了尺度,严格的规划出了刻度,在两个老师傅帮助下,秦朗完成了米和厘米的单位确定,有了标准了。

然后在细分出了毫米,一个厘米十个等分就是十个毫米。终于算是有了一把现代化的尺子,虽然上面被秦朗强制刻上了cm的字样,可几个工匠都是撇了撇嘴不以为然。

秦朗可乐开了花,好多时候束手束脚就是没有刻度,失去了一个准绳,自己看啥东西都差不多大小,在熟练的工匠手里,他们可以很轻易的微调每个毫米的差距,可秦朗办不到,用肉眼那是没办法衡量出差距的。

一根带有刻度的尺子那是太重要了,这黑木做的尺子,在以后很长时间都伴随在秦朗身边,成了随身必备之物。

银税监最初制作的银饼子,只能算是老式翻砂铸币工艺,翻砂浇铸法铸造的银圆其特点是:边齿处存留的“浇注口”,币面存在砂眼和流银线。秦朗手中的拿去给银楼鉴定的银饼子就是一个铸造物,上面的浇注口都被磨掉了,而且是从众多样品里面挑选出来最精美的。

就算铸造的如何精美,也无法和直接压制成型的货币比较,第一枚真正意义上的钢铁模具锻压制造的光滑银币当啷一声掉落在箩筐里面,这才算是第一台划时代的锻压机。

虽然还是使用巨石作为重物,可一下子就压出一个银币,这已经算是开创历史先河了。有了光滑的银币样本之后,才在钢铁模具挤压下一下就锻上了花纹。

上面的三足靑虵非常清晰可见,秦字的笔画也通顺,这才是一个银币的样子嘛!掂了一下手中的银币,秦朗高兴的说道:“下面最后一步,就是作锯齿花边,这个花边就是防伪和防止磨角的。师傅们看看如何作啊?”

秦朗只是把思路说了一遍,几个工匠就琢磨出方案了,这个容易啊,只要在钢上开好槽沟,能够上下吻合。

还不能做成平直的,做成轨道式弓形内槽,然后用手摇动摇杆直接挤压,使得银币通过里面的凹槽,就必然给挤压出花纹纹路了。

这种工艺就算是兵器制作还有工艺品制作上面也会用到,一点都不难,秦朗只要稍微一说需要的效果,几个匠人就动手制作起来。

很快一个拥有巨大转轮的木结构工具床就制造出来,按照秦朗要求,要做成工具台样子,工人可以站立手摇握把,使得银币通过沟槽被直接挤压出花边,然后随着摇动,前面的银币滑落到下面的箩筐之中,后面继续填充新的光币进去。

如此这样一个压花机就做出来了,一个全新的完全符合秦朗要求的银币,确切说是一枚银元就在此时诞生,落在秦朗的手中。

“来人啊,称重!”随着秦朗重重的一声怒喝,王三连忙拿过专用天平仔细称量,然后兴奋的叫道:“回爵爷,足两称,不差分毫!”

哈哈,也就是老子这个银币也是等同一两银子,是等重的,虽然可以做的更薄更轻,可是不但工匠反对,就连几个吏员也是异口同声表示反对意见。

这分量不能减少,否则难以服众,爵爷你已经减少里面银子含量了,还继续缩减重量,就算造出来多么美观实用,老百姓用起来也会自然缩减他的实际价值的。

在古代贵金属是保值的,比如铜和银,就算不是做成货币,你拿一斤铜过去也是基本相当于一斤铜钱的价格了。

两者是对等关系,中间差价不过是火耗问题,甚至朝廷规定了,一斤铜要高于一斤铜钱哦,因为铜钱里面可是掺杂了铅锡合金才做出来的,实际用铜并非纯铜。

一斤铜钱往往买不来一斤的成品铜料这是惯例,古代金属具有保值特性,老百姓更加对他的重量关心,如果轻了分量,你上面标多少都没用,随着时间变长,满满就会贬值。

如果分量十足,那么就算里面真的银子含量略微低一些,老百姓还是认为他是银子的,一两就是一两不会变成半两用的。

手中的银元,带着细密的锯齿花边,两边凸起,正面是当壹两银使五个大字,背面是周小姐画的秦字脚踏三足靑虵半包图案。

才开始秦朗把秦字这一面定义为正面,可被几个大人好一阵耻笑,原来历来都是那个带有银子分量的一面叫做正面,正是丢人了啊。

虽然银子的落款都在银子屁股底下,可那个面叫做正面,上面给人家看的才叫背面,这是制作时候的一个惯例,因为字迹都是后来作上去的,这带有字的面决定了银子的成色和分量,自然叫做正面了。

而且古代普遍使用浇铸方式,浇铸就需要用到模子,这屁股上刻字的一面才是朝着人的,是从上向下浇铸的。

管它正面背面,秦朗欢天喜地的在手心里看着自己铸造的货币,连声叫道:“加把劲,继续造!两万两全都融了,本爵重赏!每人……五十两!”

“谢爵爷赏赐!”

五十两,这是一笔巨款了,别说工匠了,就是县太爷都眼红的数字,一个七品县令一年俸禄不过四十五两罢了,当然他们还有其他收入,可也说明这个赏赐多么巨大了。

寻常百姓家能有个一两二两就足够三口之家美美过上一月了,多少贫苦家庭一辈子都没有见过银子,用铜板已经足够平时的生活用度了。

一开始秦朗铸币就没考虑老百姓用银子的问题,就是考虑直接用来通商贸易,用来兑换朝廷的银子。

把商贾手中的那些银子都换成银币,这里面的差距就足够秦朗吃喝不愁了,铸币的利润就在于实际付出远远低于票面标定价值。

如同印刷纸币一样,造的是纸,印出来就是钱啊。这可是抢劫。纸币那是没办法了,大夏朝不具备大规模造纸的能力,现在纸张技术还远远达不到货币使用的程度。

哪怕只是扣下来六厘的差值,也绰绰有余了,别太贪婪了,对比一下甘家老六送自己的银饼子那就是天壤之别,真的是货比货要扔的地步。

秦朗非常自信,银元之所以最终取代了银子取代银锭成为主要流通货币,就在于它天然就还用好看,颜值高,价格成色恒定,由于采用机器冲压法铸造,因此造出的银圆、铜圆字体清晰,地章平滑,图案精美。

地章就是没有花纹没有字的部分。任何铸造法出来这地章位置都会或多或少有些磨砂气泡等现象,还有的可能会薄厚不均匀,花纹更是浅淡,字迹模糊,字体不能规范。

现在的成品银元已经具备了可以使用的基本表象,从外观上看,此时秦朗手中的这枚银元基本和未来民国时期的银元没有什么区别了,要说区别就是成分啊和图样差距而已。

随手把银币朝空中一弹,看着银币在空中翻转,然后轻巧的接在手中,让银币在指尖不停的滴溜溜的旋转几圈,这才用手掌攥住,挥动拳头喝到:“加班加点多作,我们要大干一场!”

一声令下,四方动员,有了基本工艺的实验之后,其他就好办了,只要出了合格样品,让工匠比样生产那就太容易了,时间不长新的银币就制作了出来。

因为是初步生产阶段,其实还是属于试验性质,这使用的碾压设备、冲压设备都还原始,属于一个一个银币的压制,耗费工人数量比较多,而生产效率地下,后面银板供应很块很充足。

毕竟浇铸这方面大夏有完备的工艺,做出来也是粗银条,可铸造银条要经过八道工序碾压后才能成为合格的银板材料。

为了提高板材的生产效率,不得不又增加了真正一个工坊专门来碾制银板。有了板材就要冲压花纹,这冲压又要添加冲床。

这冲床制作的太原始,不过还算有效,为了提高效率,那些工匠也是集思广益,居然一口气上了同床多孔工艺,一次冲压下来同时可以使得多个银币成型。

可也经过大量实验才得出结论,现在的巨石冲压法只能一次冲压十六个银币,超过这个数量就会受力不均而产生的残次品升高。

每次批量制作都会有残次品的,只能称重以后重新回炉。和几个官吏联合工匠们一起制定了工艺还有保密制度。

银币生产监制必须非常严格管控,还好银税监那是绝对信得过单位,都是祖祖辈辈在里面干活的老工匠,保密工作本身就有自己一套规则的。

分别设立两个冲压工坊,就是第一次冲压板材成为光币,此时没有任何花纹,只是制造出一个个光滑的银币形状。

然后经过第二个冲压工坊,在这里这些光币才被冲压上特定花纹。而最后统一运到后面边花机工坊,这边每个银币要从边花机上走过一遍才能成为合格银币。

这银币要合格,还要后面过秤检验,每个银币都要上天平,偏差不能高于半厘,超过了就算废品回炉。

从最初的一小时三十个银币的速度,经过几天的不断修改工艺和操作流程,现在一个小时出六百个银币,已经算是极大的提高了。可这样也远远达不到秦朗的要求。

六百银币也就是六百两而已,如此一天二十四小时全天开工,也不过一万四千四百两,看上去很多,可你算算一个银楼送给秦朗的礼物就两万银子了。

要想满足市场需求,现在这个生产工艺还有很多改进地方啊,可无论怎么看,这已经到了人力极限,除非使用更强大动力的机械设备,否则很难提高产量。

当然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多开几条生产线,可那样反而铺张浪费了,后面工序都在消耗前面冶炼的板材,卡就卡在冲压方面。

秦朗焦急的来回渡步,猛地回身质问到:“最近有河流嘛?要湍急之地!”

步造衙门的一个小吏连忙闪身出来躬身说道:“回爵爷话,丰城北多水道,东北有一条溪水上有东水溪,下有数个泉口,冬日大雪不冻,太祖驻军时期选一口泉水为日常使用,名曰东丰泉,乃太祖御赐提名之地。

此地水流千年不断,乃丰城水源之地,有五百兵驻守,现在只有两伍驻守,大队人马已经撤离。”

“水源有兵?这个怎么图册未记载啊!”

牟后生从堂外进来,正好听到爵爷问话,连忙快走几步过来行礼问安说道:“给爵爷请安,这东丰泉乃是太祖龙饮之泉,自太祖登基,这泉子的水可就没人再喝过了。

驻扎那边的兵士乃是兵部设的,不说丰城了,天下所有城池的水源重地都有一只守水的部队驻扎,建设营房工事防止敌人攻袭水源,免得军民受扰。

这朝廷让出水源之地,也是情理之中,算是给诸侯脸面了,要是封地归诸侯,水源被朝廷把持,那么诸侯肯定不安,天下就乱了。可爵爷手下无兵,迄今都没有派去人马看守水源罢了。”

“那个水源地就不管了嘛?赶快派人接收过来啊,这要被人掐了脖子可就完蛋了,水很重要的!”

秦朗别的不懂,可挥泪斩马谡还是知道的啊,那就是被人家掐住水源地没办法了才功败垂成。

大战时候一个是粮道一个是水源,任何一头被人家卡住,那就是死掐的下场了,不行这玩意要收回来,还要牢牢看好才行啊。

“回爵爷,现在丰城内的城防都还空虚,望楼巡街的差役尚且未能全班,唐将军日夜操练,那些新兵就算再如何也要明年才行啊。

何况他们兵甲不全,粮草不积,恐怕要训练出可用之兵至少要明年秋后才行了,这还算往好的方向去考虑的结果。

军中骨干分三流,一流乃是唐大夫从北城郡带来的精兵强将,各个都是勇武雄壮之兵,曾经都是唐大都督麾下精兵。

二流就是爵爷收复的那些席亚关裁撤的老兵,他们虽然各个都是百战死士,可锐气已消,浑身伤病,除了少数数十人算是还可以一用,其他人等其实都是弱兵罢了。那是爵爷慈悲怜悯赏赐一口饭吃,实际他们的伤情已经不堪再用的,过些日子还应让这部分人发农庄安置为好。

三流的那是爵爷的结拜兄弟之家送来的私兵家丁组成,他们数量众多,也经过各大家族的精心调养,身体很好,也经过军事训练,可堪一用。缺点嘛,就是这些人只听他们家族调遣,军令通达不畅,往往需要唐将军多此调和调配才能行令。

因此,想要控制水源地嘛,下官和唐大夫商量过了,此事暂缓为上,盖因爵爷手中兵寡,贸然接了这个地方也属于无力防守。

其次嘛,有朝廷军队驻扎足够威慑贼寇了,丰城毕竟是大夏腹地,没有蛮夷入侵,无需整日戒备靡费兵资。所以我们商议暂且搁置,等爵爷兵强马壮之时,再去接收也不迟的。”

“好吧!”被现实控制了思想,只能无奈妥协了,秦朗也不能例外,要强制收回那个水源地他也没有那么多人去看管啊。

反正放在朝廷手里比自己看着安全还省下不少粮草兵马,何乐不为啊,反正老子又不谋反,这水源地朝廷你给看着好了,没事。

“走!摆驾东水溪,咱们去看看那边能不能用水干活!”

木作营来的两位老师傅那是眼前一亮,爵爷在圆木村作的千笼水车推动的巨大机器可以一口气刨出完整的枪杆,那可是惊掉一地大牙的,让几十年一下一下刨枪杆的工匠抱头大哭,现在又要找水源地。

这肯定又要和圆木村一样请水龙王帮忙了,村子都流传爵爷那是神灵下凡,就连水龙王都要俯首称臣甘心推磨,这肯定又能见证奇迹了,咱们的手艺爵爷肯定用的上了。

果然,秦朗还是把他们叫在身边,这两位老师傅都有制作机器的经验了,可以说是两个活宝贝,不带他们自己去了也没用啊。

说的好听,可那些机器没有一个算是自己动手制作的,自己撑死也就是出谋划策,给出了一个畅想罢了,连实际图纸都是草样罢了,每一个零部件都是人家奇思妙想加上千年传承的绝活,用手工一步步搞定的。

后期的装配和调试也是人家自己通过经验总结,一点点鼓捣出来的,自己屁事没干,反而享受全部荣耀了。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